在去年,有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攀登者》上映,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之间,讲述了怀揣着伟大梦想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最终成功登顶世界之巅,并且准确测量珠峰高度的故事。

2020年5月27日,距离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们登上珠峰整整过去了45年,这一天,也是伟大的纪念日。根据澎湃新闻5月27日的报道,5月27日上午11点,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们,在经过三次的冲顶尝试之后,终于成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为何经过了三次冲顶才完成?

攀登珠峰并不像我们平时攀登一个小山坡之类那么容易,要知道,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峰上的环境可是“风云变幻”的,经常会发生强降雪和大风天气。而且还要随时都注意防范发生雪崩。

而在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们成功登顶之前,已经有一批勇敢的人代替他们,成为了这次攀登的先行者,而且还经历了5次冲顶才完成,无论是风险程度还是攀登难度,都要比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们要困难得多。

是谁在前面开路?

来自于西藏一家探险服务公司的修路队员,成为了这次测量珠峰任务中的先行者。在5月26日下午4带你35分,他们就已经成功登顶珠峰,他们的工作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却是危机重重,他们需要在毫无任何引导和路绳的前提下,在厚厚的积雪之中,硬生生的为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们,避开一条直通珠峰的道路。

在这次成功完成珠峰测量后,大约2-3个月之后,珠峰的身高数据,就会与大家见面了,不知道会不会刷新之前8844.43米的测量记录。同时,也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为何不用无人机、遥感卫星等去测量珠峰呢?一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去从承担高风险来完成测量任务呢?

为何不乘坐直升机到珠峰峰顶?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因为在珠峰的峰顶,根本就没有地方去停直升机,而且因为直升机的螺旋桨会带来巨大的风,这还会增加危险系数,很容易引发峰顶发生雪崩。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在南极也有很多的科研队员们,而且南极也有很多的地方是至今没有人抵达的,也是因为那些地方即使是乘坐直升机也无法抵达,因为没有办法降落,道理和珠峰一样,环境太恶劣,所以高科技设备在这种情况面前,也都不如人力来得实在。

为何不使用无人机或者遥感卫星?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通过无人机或者是遥感卫星来进行珠峰测量,同时,专家也表示,因为珠峰的情况极其恶劣,所以,无人机在峰顶根本就是无法起飞的。而遥感卫星虽然在监测地面数据的时候是一把好手,可是面对珠峰厚厚的积雪,也是要认怂的,因为测量人员需要将积雪的厚度去掉后,才是珠峰的准确数据。

或许未来伴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是有机会可以不再通过人力,只通过先进的设备就去测量珠峰的,不过从目前看来,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要走。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登峰测极|珠峰测量为什么必须人力登顶》.05-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