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代的男男女女來說,一羣人一起出去玩,算是一種必要的交際,也是我們擴大朋友圈的一種途徑。

然而玩需要分寸,一旦掌握不好這種分寸,就很容易鬧出麻煩。

有位讀者跟我說,上週末他的一個同城羣舉辦了一個徒步活動,他作爲羣裏的元老自然去參加了,而這次活動來了幾個新面孔,讀者愛開玩笑,尤其喜歡對漂亮的女生開玩笑。

這不聚會中,來了幾個新面孔,長得不錯,所以讀者一路上各種開她們玩笑,還自稱其中一個是他“表妹”,結果就因爲這件事,差點被人揍。

01.

讀者今年36歲,是個老光棍,由於油嘴滑舌,再加上人看上去也不怎麼可靠,一直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

前些年讀者父母催婚,他還去相親了幾個姑娘,都被人家嫌棄,最後他乾脆放棄了,如今年紀大了,看着身邊朋友也都已經結婚生子,見面就跟他抱怨婚姻的各種麻煩,他就更斷了結婚的這個念頭。

讀者是個資深的驢友,平時沒事就喜歡出門採風,基本上附近能徒步的地方他都去了,而他們這次去的這個地方,實際上讀者也去過了,本來他是要拒絕的。

然而羣主說了,你是元老,而且你又是個徒步的專家,對那裏也熟悉,所以一起過去還能幫着照應一下。

原本按照這種聚會來說,每個人是需要交納一定費用的,考慮到他能夠照顧到其他羣員,所以最終羣主沒有收他的錢,讀者就當是個免費旅遊,就答應了。

沒想到,這一次出門不虧,因爲羣裏來了幾個新人,清一色都是美女,對於一向愛開美女玩笑的讀者來說,簡直像狼看到了羊,即便對方姑娘不太情願,讀者還是挨着她們做到了一起,然後一起開着玩笑到了目的地。

02.

這一次的目的地,是一座略有難度的山峯,中間還有攀巖,所以讀者在徒步的過程中,因爲專業的素養,和關鍵時候的沉着冷靜,爲自己加了不少分,幾個姑娘起初對他印象不咋地,後來紛紛改觀,哥哥長哥哥短地叫。

下山回到城裏已經是傍晚了,正好是晚飯時間,一羣人就約着喫晚飯,然後喝了一些酒,男人喝了酒之後,說話就放得開了,行爲上也會更不拘束一點。

喝了酒之後的讀者話比之前更多了,他看到坐在自己對面的美女,忍不住想哄人家喝酒,就一口一個表妹叫着,這個姑娘是一羣人中最冷淡的一個,不知道是酒精作祟,總之讀者特別想逗逗她,看看她的另一面。

結果馬屁沒拍好,直接拍到了馬蹄上,哄了一圈對方依舊不理,他只能作罷。最後散場的時候,其他人都陸陸續續走了,只有讀者和這姑娘同路,他就想送送人家,結果人家不答應。

最後讀者和姑娘拉拉扯扯,還說當她是自己表妹而已,沒什麼別的意思,這一幕正好被來接姑娘的男友看到,對方看到自己女朋友被欺負,上去就想揍他,最後被姑娘攔了下來。

回去之後,姑娘就在男友的提議下退了羣,爲此羣主還特意找讀者私聊,說他是不是對姑娘做了什麼,不然人家爲什麼這麼着急退羣。

讀者心想,這可真是冤了,我什麼也沒幹,不過就是求着人家給自己當表妹而已,當然險些被對方男友揍的事他隻字未提,主要也是怕被笑話,畢竟一把年紀了調戲人家不成,反而還被揍,是挺丟人的。

03.

這件事後,讀者收斂了很多,也開始反思自己,他甚至找了幾個異性朋友,問他們對自己的印象,得到的答案都是:油膩,不靠譜,看着花心。

有個姑娘還說他喜歡亂攀關係,比如認表妹啊,表姐啊,乾妹妹什麼的,還說女生最討厭自己的男朋友和女性關係比較好。

讀者一想,自己相親了這麼多姑娘,對方都看不上他,會不會就是因爲他看起來不怎麼牢靠,所以別人纔不敢把一生賭在他身上。

想到這裏,讀者覺得或許得改變一種生活方式。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在羣裏說話了,曾經最鬧的人,忽然變得最安靜的一個人,這讓大家非常不適應,尤其對於社交少的年輕人來說,或許平時的消遣也就是找人東南西北扯一扯了,讀者的一反常態,讓大家都特別好奇他到底去幹嗎了。

大概三個月後,讀者說自己相親成功了,對方是他一個朋友介紹的,人長得溫順乖巧。讀者說,長大這麼大,他終於明白一個真正的男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還說,其實他的心裏還是很感謝當初那個拒絕他的“表妹”以及想揍他的對方的男友的,他說如果因爲他們的態度,或許他一直不覺得自己有問題,而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結於別人身上。

收信人有話說:

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有分寸感,除非對方也願意,否則千萬不要故意去套近乎,搞得很對方很熟絡一樣。

不論是和朋友還是和戀人相處,每個人都喜歡那種不混淆關係,不會讓人感覺到不舒服的人相處。

現代社會,大部分人還是保持着禮貌與客氣,即便心理不爽,面上也不會表現出來,而這個時候,我們要有能夠看清事態的慧眼,爭取做到在沒有讓別人討厭之前,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人啊,看清自己很重要,當然看清局勢也很重要。

因爲只有看清,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及時做到改正。

一個在人際交往中有分寸感的人,往往也更容易帶給另一半安全感。

今日互動:你覺得男女之間相處要有“分寸感”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