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詭:《金瓶梅》是一部奇書,不同人能讀出不同感受,有羨慕書中色慾的,但也有從中讀出批判,或受到警戒的。

小詭:然。有一些我們熟悉的警世名言就出自《金瓶梅》,比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詭:這是比喻事物的形成是經歷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化用王充《論衡》“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小詭:還有“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大詭:許冠傑的歌曲《浪子心聲》曾引用這句名言,《增廣賢文》也有這兩句,而《金瓶梅》原文是“富貴自是福來投,利名還有利名憂。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前兩句也是名言啊。

小詭:《增廣賢文》與《金瓶梅》,哪本成書更早?

大詭:學術界尚無定論,一般認爲《金瓶梅》出版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增廣賢文》則是明代兒童啓蒙書目,大約寫成於萬曆年間。

小詭:你還能想到哪些出自《金瓶梅》的名言?

大詭:有很多的,比如借吳月娘之口說的“順情說好話,幹直惹人嫌。”意思是要順着別人的心意說好聽的話,性情耿直會惹人嫌惡。

大詭:再如“喫着碗裏,看着鍋裏。”比喻貪心不足,來自《金瓶梅》第七二回,原文是潘金蓮說的:“你還哄我哩,你那喫着碗裏看着鍋裏的心兒,你說我不知道?

大詭:還有“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來自《金瓶梅》第七六回,“自古人善得人欺,馬善得人騎,便是如此。

小詭:還有呢?

大詭:有一些經典名著也引用《金瓶梅》的句子,比如《興唐傳》“大人不見小人怪”,《三俠五義》“大人不記小人過”,其實都來自《金瓶梅》“大人不責小人過,那個小人沒罪過。”意思是請您不計較責備小人的過錯,因爲小人都難免有過錯。

大詭:再如“你不仁,我不義”,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也化用《金瓶梅》“你我嫁他原爲一心一計,誰知他口是心非,他既不仁,誰還有義?

大詭:還有《紅樓夢》第六十一回王熙鳳說的“蒼蠅不抱沒縫兒的雞蛋”,比喻自身沒有弱點,壞人就沒有空子可鑽,其實也出自《金瓶梅》應伯爵的話“蒼蠅不鑽沒縫的雞蛋,他怎的不尋我和謝子純?

小詭:《金瓶梅》名言被後人引用,那麼,《金瓶梅》有化用前人作品嗎?

大詭:也有不少,比如“是非來入耳,不聽自然無。”意爲挑撥是非的話,你不去聽它,自然就不會有是非,化用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記》“莫道是非終日有,果然不聽自然無。

大詭:再如“上樑不正下樑歪”,化用晉代楊泉《物理論》“上不正,下參差。”比喻上面的人行爲不正,下面的人也會跟着做壞事。

大詭:這些警世名言,隱藏於《金瓶梅》書中各處,或借書中人物之口說出,或由作者話外點評,仔細琢磨,當有所獲啊。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