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侵略中國,導致多個省份相繼淪陷。值得一提的是,抗戰期間日軍拿下了半個中國,中國沿海省份幾乎全部淪陷,然而福建卻是一個例外。

爲什麼當時福建沒有淪陷呢?是日軍“瞧不上”這個地方嗎?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福建都是一個存在感很低的省份,自古便是兵家不爭之地,連古代官員都不願赴任,甚至將其視爲“流放”之地。

福建的地位爲什麼會如此尷尬呢?在古代,福建的地理環境十分惡劣,覆蓋着大片的原始森林,蚊蟲毒獸、瘴氣等,生存十分困難。此外,福建地形以丘陵爲主,水網密佈、多沼澤,古代交通極爲不便。

更爲重要的是,我國長期作爲農業大國,但福建卻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少,直接導致其糧食產量少和人口少,這也是爲什麼福建在古代的存在感會如此之低。

然而,福建的總體情況自宋代以來開始逐漸得到改善,各朝各代都開始對這塊寶地進行開發,到了近現代,福建的整體發展甚至超過了大部分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抗戰期間,日軍之所以沒有佔領福建,並不全是因爲“瞧不上”這裏,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首先福建的地理環境和交通,對日軍的後勤保障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同時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在這裏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其次,相對於武漢、山西等地的價值(資源、戰略)而言,福建的戰略價值相對較低。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爲福建本地民風較爲彪悍,且一直以來都是抗倭前線,再加上顧祝同在這裏留下了重兵把守,如果日軍強行佔領,必然損失慘重,因此日軍才做出了“圍而不打”的決定,企圖不費一兵一卒困死福建,但直到抗戰結束都未得逞。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曾經“兵家不爭之地”的福建,如今依靠沿海的優勢,發展極爲迅猛,人均GDP更是位居前三甲之列,成爲了一塊難得的瑰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