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問題,異性好友有發展成戀人的可能嗎?

大概電視劇看多了,生活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們兩個怎麼可能?簡直太熟悉了,不可能!不可能!”抑或着這樣“我一直把他當妹妹/哥哥。”

難道,異性好友間真的沒有可能在一起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且就現實而言,由異性好友發展起來的戀人、夫妻,他們的感情會比一見鍾情更加穩固。生活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最終跟自己的同學或者好友結了婚。影視劇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程又青與李大仁了。

8年前,由林依晨和陳柏霖主演的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紅遍了大江南北。

電視的女主角程又青(林依晨 飾),在百貨公司鞋品部擔任大區經理,因爲年過三十依然沒有嫁出去,成爲了恨嫁的代表。

電視劇的男主角李大仁(陳柏霖 飾),是航空公司的地勤督導,年輕有爲,溫和謙遜,有着和程又青一樣的驕傲。

程又青和李大仁是高中同學,高中時,他們彼此看不上對方,在某些問題上經常是針尖對麥芒。然而,就是這麼一對冤家,卻陽錯陽差地成爲了彼此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十幾年的相伴,他們的心裏早已生出了一種不同於友情的,別樣情愫。只是,他們誰也不願主動捅破這一層窗戶紙。

他們堅持要做彼此“永遠的好朋友”。所以,他對她說,“我可能不會愛你”;她回覆他,“謝謝,感激不盡”。

只是,他們最終也沒辦法去抗拒自己的真心,成爲了彼此的另一半。至此,這一對曾經承諾過彼此永不相戀的好朋友,成爲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人說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他們纔有機會相親相愛;也有人說他們是日久生情。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生人醜”。有一些人, 我們在見他第一面的時候,會覺得這人長得並不好看。可是時間久了,看的多了,我們的想法就會發生改變。我們不再覺得他們長得不好看,相反我們會感覺他們越來越耐看。

這就是曝光效應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所謂曝光效應又叫做多看效應,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會心理學又把這種效應叫做熟悉定律,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見到的某個人的次數越多,就越覺得此人招人喜愛、令人愉悅。

心理學家查榮茨做過一個實驗:他向參與者出示異性的照片,分別以20次、10次、1次爲前提,之後請參與者評價他們對照片內人物的喜愛程度。實驗結果表明:出現次數最多的照片,受歡迎程度最高。也就是說,觀賞次數增加了喜愛程度。

而日久生情,就是曝光效應在人際關係中的具體體現。所以說,異性好友發展成戀人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