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冠肺炎並不可怕,大疫慘烈起東漢,看看我們的先祖與瘟疫的戰鬥史,瞭解勇敢無畏的東方巨人,本文主要以東漢史爲依據。(散仙說史第四十六期)

從古至今,滄桑變換,瘟疫一直都不是決定人類繁衍發展的關鍵因素。有史以來,比瘟疫更令人聞風喪膽的是戰爭,其次是洪澇、地震,然後是旱災和蟲害,瘟疫只能排在末尾,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旱災、洪澇、蟲害這些災難都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但是瘟疫在古代就顯得非常可怕了。自古以來所有的瘟疫都能被有效地控制住,而且在古代醫療條件並沒有現代這麼發達,那時候的醫療還只是處在藥草療法的基礎上,並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與豐富的醫學知識,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發生在東漢時期的十大瘟疫到底有多可怕。

一、歷史中的首次瘟疫事件

《後漢書孝靈帝紀》中記載:(建寧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謁者巡行致醫藥。(熹平二年)二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醫藥。(光和二年)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謁者巡行致醫藥。(光和五年)二月,大疫。(中平二年)二年春正月,大疫。

公元171年,在中國歷史中首次出現了因爲瘟疫,而被載入史冊的大事件,這也就是自漢靈帝時期開始。

漢靈帝在位21年,光這21年間就有五次瘟疫事件被載入史冊,分別是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

在當時醫生的身份非常低微,也因爲這些瘟疫事件,醫生的身份逐漸提升,當時把大夫稱爲方術。

二、東漢三大名醫

而當時的東漢名醫只有三位的威望是比較高的,他們分別是醫聖張仲景、神醫華佗和中醫明家董奉。

醫聖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牀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他所著的《傷寒在病論》到現在依然是醫學史上貢獻最大的一本醫書。張仲景最不幸的就是他出生在一個時局動盪的年代,各種軍閥並起,也因爲瘟疫肆虐,導致當時人口銳減,所以張仲景立志鑽研寒熱疾病,因此他四處遊醫,才寫出了不朽之作《傷寒雜病論》。

神醫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今安徽毫州人。華佗與張仲景雖然都是醫學名家,但是他與張仲景鑽研的醫學領域有所不同,因爲華佗的強項是外科手術,所以他也有“外科鼻祖”的美譽。

華佗精通內、婦、兒、鍼灸等各衆醫科,但是他對外科手術的研究與實踐最專注。華佗一生立志救死扶傷,因爲曹操的多疑,所以他慘死在獄中,他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這是醫學史上的一大遺憾。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今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可以說董奉是建安三神醫中最幸福的一個,因爲他大多數時間都是過着隱居的清閒生活,比起前兩位神醫他當然很幸福。

董奉精通醫術,給人看病出診從來不索取酬勞,但是他會要求病人家屬給自己的山坡上種植一些杏樹,重症種植五棵樹,輕症種植一棵樹,久而久之他所隱居的山谷裏就形成了一片萬株杏林。

到了杏子成熟的季節,董俸就用杏子和附近的鄉親換糧食,然後他會把這些糧食送給那些窮苦百姓,他治病救人從不索取酬勞,又樂善好施,所以他在東漢三大神醫中排行第三。

三、東漢時期的瘟疫到底是什麼病?

說起東漢時期的各大瘟疫,雖然讓當時的人口銳減,但是這些瘟疫在現代來看都是可把控、可治癒的常見疾病。因爲根據歷史記載,與現代史學家的分析,東漢時期的大多數瘟疫基本都屬於流感。

據統計東漢瘟疫前人口數量約5600萬人,經過長達數年數次的瘟疫之後,僅剩約800萬人口。當然,這些消失的人口也並不是完全因爲瘟疫,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口是因爲戰爭而銳減的。

畢竟那個時期,各種戰亂,農民起義,諸葛割據,羣雄並起。所以人口的流失原因也有當時的各種戰爭有很大關係。

在這裏有人就會問,既然當時的瘟疫基本都屬於流感,爲什麼還會流失那麼多人口?還是那句話,因爲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當時治療所有疾病都是依賴中醫,不像現代,不但有中醫而且還有西醫,還會結合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所以在現代醫學面前,古代的很多瘟疫並不可怕。

四、現代疫情與古代瘟疫哪個更可怕?

這個問題顯得就比較專業,我們先來看看古代醫學有什麼?無非就是中醫,而現代醫學擁有着豐富的醫學理念與先進的醫療設備,而且現代的醫藥也是種類繁多,對疾病都有單向的把控和治療作用。

所以,結合事實,現代疫情根本和古代瘟疫不能相提並論,因爲古代醫生少、醫藥少,面對疫情就很難把控,而現代我們有着強大的醫療系統,強大的醫療團隊,還有很多對症的醫藥,所以按照事實對比,現代疫情要比古代瘟疫面前就顯得非常渺小。

就這次湖北疫情事件,全國醫療團隊都積極馳援,各種藥物都是及時運送到醫療前線,纔有了現在得到控制和消滅病毒的成果,試想一下,如果把現代疫情放在古代,將會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在這裏我們要衷心的感謝那些爲疫情做出突出貢獻的醫生和護士,還有那些自願者,也感謝守護人民安全的警察與解放軍戰士,你們都是最可愛的人,也是人民最堅強的後盾,你們辛苦了,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