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之後,革命的勝利果實就被袁世凱給偷走了,他的這一行爲被後人唾罵不已,梁啓超更是說他以自己的個人得失爲重,根本就不把國家、社會和民族大義放在眼裏,那麼袁世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接下來,筆者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瞭解一下袁世凱這個人!

袁世凱的仕途

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他從六歲開始就學習四書五經,因爲當時清朝還沒有滅亡,一個人想要當官主要的途徑還是去科舉,可是袁世凱參加了兩次科舉都榜上無名,這讓他對自己的仕途非常沮喪,後來他只好去投靠淮系的李鴻章。到後來袁世凱還親手廢掉了科舉制,可能就是因爲他對這個制度很是有“個人成見”。

袁世凱爲何那麼想復辟

1911年發生的辛亥革命,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進步,但是關於這次革命的結局,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成功和失敗都佔一半。失敗在於袁世凱他想復辟,這一點肯定就是失敗的。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找到了自己當皇帝的正當理由,他虛情假意地接受民衆勸進書。可是歷史是一望無際的大河,只能前進不能逆轉,沒有人能阻止歷史的發展。可是袁世凱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只想成爲這個國家的皇帝,可是要知道辛亥革命推翻的就是君主制。所以袁世凱的這種行爲。讓當時的人非常憤怒。

袁世凱從執意要當皇帝到灰頭土臉的退位,也僅僅只有83天的時間,可能老天也看到了他這種行爲的無恥,於是在他被指責退位之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袁世凱就因爲尿毒症而去世了。事實上袁世凱也爲革命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麼爲什麼他不顧全世界的反對而堅持要當皇帝呢?到底皇帝對於他有什麼樣的吸引力讓他這麼執迷不悟!

袁世凱說的“他”是誰

根據野史記載,袁世凱在自己的人生最後一個時刻,他說出了四個字:他害了我。說完這四個字之後,袁世凱結束了他傳奇般的人生,駕鶴西去了。那麼他說這個“他”究竟指的是誰?那個“他”爲什麼要傷害袁世凱?難道復辟不是他的主觀想法嗎?

後來根據分析,袁世凱說的這個“他”很有可能就是他唯一的嫡長子“袁克定”。其實袁世凱稱帝,袁克定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他非常想讓自己的父親稱皇帝的理由是在自己的父親去世之後,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坐擁江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無數的金銀財寶,袁克定擁有非常縝密的心思。他首先把自己的父親推到第一位,父親被不被罵都和自己無關,但是如果袁世凱坐穩了皇位,在袁世凱死後,他當上了皇帝,自己就不用承擔任何的罵名了,因爲這是自己的父親傳給我的。

袁克定推使父親當皇帝

那麼袁克定完全不顧及自己父親的名聲和民族大義,制定出了這樣一石二鳥的計劃,後來如他所願了嗎?其實袁克定最初想的是有一天父親去世了,按照之前的世襲制度,自己肯定會當上皇帝。可是袁世凱並沒有按照他的想法把皇位轉給他,相反袁世凱一直都想把這個皇位轉交給別人,袁克定從始至終都沒有在袁世凱的候選人名單之中。

到了1916年6月初的時候,袁世凱已經到了人生的最後的時候了。他堅定而嚴肅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決定,袁世凱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讓一些親屬以及推翻大清王朝的功臣來到自己的病牀前,當然這其中包括他的長子袁克定,可是袁克定是一個完全沒有良心的人,他在自己的父親快要去世的時候,他完全不關心父親的病情,他只關心自己會不會成爲繼承人,甚至當時情緒非常激動興奮。他認爲自己等待很久的日子終於要來臨了,自己要當皇帝了。

瞭解清朝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從雍正皇帝開始,爲了避免皇子之間的皇位紛爭,皇帝一般不會在生前立太子,而是將繼承人的名字藏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等到皇帝去世之後才能打開,看究竟是哪一個皇子被選中當上了皇帝,這樣兄弟也自然沒有辦法改變結局。

而袁世凱也遵循了這樣的做法,在他活着的時候,他就已經列出了候選人的名單,藏在了金匱石屋,對權力極度執着的袁克定在袁世凱死後不久就立馬打開看,而其中的內容讓袁克定非常喫驚,袁世凱的候選人有三個人,甚至包括自己的死敵,但是就是沒有袁克定的名字。可能袁世凱真的知道袁克定的性格,非常瞭解自己的兒子的能力。他知道袁克定當上皇帝也是個昏君,整片江山可能都會被他毀掉。而且自己當皇帝也是自己的兒子袁克定慫恿自己的,即使揹負罵名也要復辟,這樣的人怎麼能讓來統治一個國家呢,所以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最後,人們力推黎元洪來擔任了大總統。

結語

而關於袁世凱的功與過,在這幾年也是史學界激烈討論的問題,對於他的評價後世也有很大的分歧,但是筆者認爲對於歷史人物,我們要把他放在他當時的時代討論,不能夠單純地說他一個人是好是壞這麼簡單,袁世凱的確有自己的才能,他在23歲的時候在朝鮮擔任大任,多次粉碎了日本侵略朝鮮的陰謀,在朝鮮聲譽很高。而且他後來也參與了廢除科舉制的決策,爲中國的教育事業的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他也有非常明顯的不足,最大的污點也就是復辟帝制。

那麼大家對於袁世凱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