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作家周國平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爲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我怎麼感覺,他說的這三種成長就是人進入老年以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呢。

老了就意味着退出了社會主流舞臺,沒有了在崗位上的“話語權”。充其量是在家裏的一畝三分地當“主持”,管管家裏這幾個人,那幾件事。真能管明白、管好,也是不簡單的啊。

昨天看《二大媽有話說》視頻(現在五六十歲退休的準老太太們,弄自媒體視頻的不少)裏說:真正旺夫的女人,不是勤勞和節儉,而是另外有三點。哪三點呢?

她說:不是女人有多麼漂亮,也不是有多大能力,而是第一點要有知足常樂的好心態。這點我就不展開說了,大家都懂的。

第二是常誇老公。這是什麼意思?我理解的“誇”就是遇事多鼓勵,少指責、不抱怨。受鼓勵人心情就好,心情好上進心就足,感覺被需要,責任心也會越來越強。反過來,動不動就挑剔老公這不對那不對,老公情緒不會好,心情不會好,家庭也難和諧。

人都有一個特點,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有人就說,批評的目的是讓他進步。那我就要反問你:你願不願意聽老公常批評你呢?還是將心比心,以己推人,不要“雙標”。

你總挑剔老公,潛意識裏就是認爲你老公不如你聰明,不如你高明。釋放的信號就是你比他強。老公的自信心慢慢就被你打擊殆盡(對孩子也是如此)。影響家庭和睦不說,事業發展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想要剝奪一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方法之一,就是批評、批評再批評、指責、指責再指責。讓他變得沒志氣、沒血氣、沒脾氣,最後是沒有獨立思想、任人擺佈的”木偶“。舉個剛發生的事。不知道能不能說明這個問題。

大前天,我和兒子去市場買了二斤肉,二斤排骨。回來我就想親自做兩道肉菜,練練手藝。現在我和退休以前不一樣了,特別想學習做飯。

上次我說的老公那位同事下班回來了,不顧一身的疲勞(確實是個勤快人)進廚房就要“搶班奪權”。說:弟妹,你做我可不放心,還是我做吧!

這次我沒讓步,直接說:大哥,就你對我沒信心,我老公和我兒子,就愛喫我做的飯。咱們四個人,三個人愛喫,你就將就喫吧!

活沒搶來,他還不死心,接着做現場指導如何如何…我沒客氣說:別人做飯,沒請教時,不要主動指導,做啥喫啥,是對人的禮貌和尊重。

我這麼一說,他立刻沒電了,轉身就進屋去了。開飯前,再沒出來“攪和”。飯菜端上來,也沒再品論好壞。

如果我是他妻子,經常這樣打擊他的“廚藝”,慢慢他就不做了,磨練廚藝的機會就被“剝奪”了。

家裏做飯是如此,職場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你幹啥領導都批評你乾的不好(可能剛開始,是做不好),打掉了你的自信,慢慢你就沒了把事做好的激情,接受了自己就是幹啥啥不行(對方給你扣的帽子)。

反之領導寬容大度,不斷鼓勵你,錯了也不埋怨你,依然給你機會,慢慢你就磨練出本領來了。

所以一個人成功,感謝領導是對的。如果他不提供給你機會,而是給別人(那怕哪個人不如你,佔據資源,慢慢也會超過你)你就沒法成長。

第三是同面風雨的大格局。一個有大格局的女人,不管男人落魄還是飛黃騰達,都會不離不棄陪伴左右。這點很重要,因爲一個人一生不可能總是順風順水。男人逆境時,更需要妻子的鼓勵、安慰和陪伴,纔會鼓起勇氣,從頭再來。

俗話說,家過得富,男人要跑(外遇);家過得窮,女人要跑(離婚)。一句話:男人過不好富日子,女人過不了窮日子。這種現象是由男人、女人性別及心理差異而產生的。能倒過來做的人,無疑就是脫凡超俗的好男人和好女人。

對比一下自己,第一條、第三條做到了。第二條沒做到,以前也不知道“誇”一個人有這麼大的作用。經常誇別人(不包括誇領導,那有阿諛奉承之嫌)是一種善良。尤其是誇地位比你低的人(經常被地位高的人瞧不起),那更是一種難得的胸懷。

更多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