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很多人一說到文化,想到的就是詩詞歌賦,但事實上這些文化只適合文人之間的一種娛樂方式,而在老百姓看來,他們並不懂這些,反而是俗語更加受歡迎,俗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能夠流傳至今不是沒有道理的,是靠着老百姓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的,給後人起到借鑑的作用,俗語是分的很多種類的,比如風水,婚嫁習俗,還有蓋房子習俗等這些方面,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俗語是關於餐桌上的一些禮儀。

從周朝的時候,很多禮儀就已經形成了,後來加上孔子創立的儒家不斷得去推崇禮儀,所以導致餐桌上這些文化就一直流傳了下來,畢竟我國一直都被稱爲是“禮儀之邦”,不管是在招待賓客,還是在親朋好友來到家裏,或者是在酒桌上談生意,大大小小的聚餐上,都有很多的禮儀在束縛着大家,也是這樣,才能體現出來我們的素養,體現出一個大國的風範,而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說的俗語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有何含義?

小編下面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菜不擺三,說的也很簡單,就是當你請客喫飯的時候,哪怕只有你和對方兩個人,你的桌子上也不能只有3道菜,在中國對於數字是很敏感的,有很多說法,喫飯本身就是大家聚在一起是好事,所以好事自然數字上也要成雙,加上三這個數字,就和“散”是一樣的讀音,就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就好像你去醫院看病人,你肯定不能送梨,有寓意分離的意思。

而筷不成五,說的不是在桌上不能擺放五個筷子,而是對筷子的長短有很大的要求,古人覺得,不管是一家人喫飯,還是在請客的時候,都要分個地位高低,大家在一張桌子上喫飯,自然地位是相同的, 不管是餐具也好,還是筷子,或者是喫的東西,都是要一樣的,不然的話客人就會心裏不舒服,覺得自己是被差別對待的,那麼以後又如何好好相處呢?

還有在喫飯之前和喫完飯之後,筷子也是不能隨便放的,就比如有的人家就不讓把筷子插在碗裏,那樣寓意不好,畢竟在祭祀去世的人的時候纔會這樣放筷子,讓人覺得不吉利,如果筷子在桌子上有長有短,也是很不好的一種現象,爲了避免這樣,以後還是要多注意。

席不成六呢,說的就是一張桌子上最好不要坐六個人,那麼的話就看起來格局不太好,一般一張桌子上坐八個人是最好不過了,有八仙過海之意,但要是做六個人,看起來就好像是烏龜的樣子,對每個人都不好,甚至有人還叫“烏龜席”,這個意思就是在兩邊是坐的兩個人,上下又是一個人,那麼這樣看起來就和烏龜的造型是一樣的。

你看,中國的俗語文化就是這麼有意思,體現在了方方面面,在餐桌喫飯上面都有這麼多的講究,這可都是老祖宗的智慧,需要我們好好的去悟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