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假期,一场大雨过后天空放晴,蔡泽亚马上就回到了自家的地里,一个个电话接连打过来,已经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要来他这里采摘水果了,他要到村口将大家一趟趟地接过来。蔡泽亚是海口市遵谭镇涌潭村的村民,在这个距离海口市区20多公里的偏僻村庄里,今年55岁的蔡泽亚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蔡泽亚所在的湧潭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的古村,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村民们的日子过得也不太好,很多人都是外出到海口市区打工,蔡泽亚也是如此,1998年他就去到了海口市区一家公司工作,各方面都比较稳定,可是打工8年后,他突然选择了辞职,决定回家乡去种地。

在湧潭村种地,这在很多村民看来都是一条没什么出息的道路。因为靠近海口的火山带,这里遍地都是上万年前火山喷发时留下的岩石。不仅严重缺水,而且可种植水稻的耕地很少,村民大都只能种一些木薯、甘蔗、黑豆之类的作物维持生活,平时地里没啥活的时候,大家更多的就是喝老爸茶。

蔡泽亚偏偏决心要改变村里的这种面貌,他说,当时自己看到周围其它乡镇靠着兴建水利设施,农业生产开始陆续发展起来了,他觉得自己家乡应该也可以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虽然耕地少,土层浅,但火山地带的土壤肥沃,只要解决了缺水的难题,搞好农业种植应该也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刚回到村子时,蔡泽亚就决定开始搞特色种植,他先是种了13亩石榴地,收益比过去种木薯等农作物要高了好几倍,后来,他又陆续种起了莲雾、黄皮等特色水果。再到后来,他决定结合古村的名气开发乡村游,于是他又种植了30多亩的荷塘,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观光,还可以卖莲子获得不错的收入。

尝到特色种植的甜头后,蔡泽亚开始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农业种植和旅游开发的尝试,为了靠高品质的水果来吸引游客采摘,他把自家的莲雾地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将原先露天生长的莲雾树全部用这种特制的纱网帐篷罩了起来。“这样可以避免蚊虫叮咬果实,就不用去喷洒任何农药了,是完全的绿色食品”。

照片由米爸拍摄。

这些生长在“帐篷”里的莲雾,虽然品相比不上市面上一些热销的品种那么诱人,但因为在“帐篷”中生长,不使用任何农药,这样的绿色食品很受游客们的青睐。蔡泽亚说,比起单纯的卖果实,像他这种吸引游客入园采摘,所获得的收益其实更高,而游客们也体验到了采摘的农事乐趣,一举两得。

在蔡泽亚的带动下,村里有不少人也跟着他搞起了特色种植,黄皮、菠萝蜜这些过去长在村里无人问津的特色水果,如今都成了吸引游客采摘的“宝贝”,几年下来,村里很多人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而来的游客多了,这个古村的历史文化也成了特色的旅游资源,每到周末也有很多徒步爱好者前来采风。

在2010年的时候,蔡泽亚就在村里创办了一家农业休闲驿站,他给自己的驿站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听雨轩。让久居城市的人们能在古香古色的乡村里,感受久违的回归自然的惬意。到如今,虽然自己年龄一天天大了,但蔡泽亚依然充满了干劲,他也希望,自己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

今年,蔡泽亚“帐篷”里的莲雾又获得了大丰收,作为村里的致富明星,他说,当年自己从城市辞职回农村时,家里很多人都不理解,自己也挺担心,生怕做不好失败了被人笑话。幸运的是,他最终靠着努力证明了自己,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年轻人,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农村里依然有着无穷的发展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