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想出远门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有飞机、高铁、汽车等诸多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很快速并且舒适的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然而对于古人来说,他们要是出一趟远门可就没这么简单了,不仅是古人的交通工具没办法和现代比,他们的花费也是巨大的,因为古代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是没有的。那么可能大家要问了,如果古人出远门,他们需要花费多少钱呢?答案可能让你们吃惊——古人出行一次要花费他们一年以上的积蓄,这还要看他们出行的距离远近。那么古人出行的花费成本为什么这么高呢?就跟我们刚才说的,古人没有我们现代这么发达的交通,并且道路曲折,出一趟远门是很难的,他们只能是近距离的出行,对于那种南辕北辙的大远门是很少出去的,所以他们如果要出远门所发花费的金钱和时间都是很大的,那么他们换算成今天的成本有多大呢?

我们就以中国古代最为强生的唐朝举例子吧。以唐朝时期北京到沈阳的距离,全程有七百公里取整数计算,而古代最为舒适和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了,(别说骑马,并不是很舒适),虽然马车也是比较颠簸,但总体还是很好的,它的速度能够达到每天35公里的样子,这个还是要在驰道上进行,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没有崎岖的山路情况下,如果乘客没有行李的话,当时车夫每五十公里收取一百文铜钱的价格。

这是在没有行李的情况下,如果乘客有行李还比较重和多的情况下,每50公里就要多收一百文,我们再计算马车的速度匀速35公里每天,这样700公里走下来也需要20天时间,再加上休息等其他时间,怎么也要25天才能走完。那么这样算下来车夫一趟得的收入就是1400文,再加上住宿吃饭的,算下来就相当于二两银子的价格,这是基本价格,如果你路上生病啥的还要自理。

那这二两银子又该如何换算呢?按照相关资料记载,唐朝时期的二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4000元左右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当时在北京的人,想要回到700公里之外的家乡,又想要舒服快速的到达,选择当时最为有面子的马车回家,他至少要准备4000块人民币。那么换算成我们现在的北京到沈阳的高铁票价也就是300元,即使是飞机票也就600元而已,并且我们只需要3-4个小时就能快速到达,通过这样的换算,是不是觉得古代人出远门是多么的辛苦和不便呢?

其实在中国古代出远门为什么这么不方便,也是怪中国的版图实在太大了,而人们又没有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去使用。所以平时人们都只是近距离地走动,基本不会出远门。除非是碰到了逃难或者饥荒等原因不得已才为了生存出门。这里不仅仅是平民百姓不容易,很多当官的人也经常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耽搁。他们因为职位的变动,时常要去别的地方任职,且变换的比较勤快的话,很多人就因为受不了这样漫长的路途而死去了。所以说有一个便利的交通工具真是古人的幸福啊。

如果只能靠走路出门的人和那些可以坐马车人,他们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呢?他们的出行成本又如何?我们就看看他们出行所需要的一些东西就知道了,大家都看过庄子的《逍遥游》吧,里面说的那个村子里,人们想要到比较近的地方,他们需要带上一天的干粮以保证自己的需求。那他们要出去稍微远点的地方,就比如我们刚才说的北京到沈阳这样的距离,他们至少要准备一个月的干粮,否则他们就会被饿死。那如果他们要进行1000公里以上的出行,他们就至少要带三个月的干粮。所以我们从这里就能得出,古人出门需要的并不是游山玩水的兴致和舒适,他们是迫于无奈生计才出远门,而他们出远门的必需品就是让自己能活下来的粮食是最为关键的。

既然他们要带干粮,那么我们就再来算下他们所需要的干粮的重量,这也是他们的出行成本。我们假设一个成年人,一顿需要粮食大概是二两的样子,那么一天三餐就是六两,那么一个月的干粮就是二十斤不到,三个月就是六十斤左右。想象一下,背着六十斤重的干粮去出远门,你受得了吗?就算是现代的负重锻炼,也不过是十斤或者二十斤来锻炼,更别说是六十斤的干粮了。并且他们还要赶路,所走的路并不是平坦的柏油路,而是乡间土路,这些路根本就是崎岖难走。而平民百姓自己穿的鞋子更是没有。好一点的有布鞋,没有的就只能穿草鞋,这些都是古人出行所必须的成本,这些成本不是靠金钱就能换算得来的。

所以说,古人要出远门那绝对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真正的灾难,除掉那些为了当官的人们,没有人会愿意离开家乡去背井离乡生活的。因为这样他们的成本太高了,高到可能会让他们丢掉性命,所以说不要再被穿越剧骗了,古代不是那么容易生活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