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觀察 宿藝

華爲P40 Pro+作爲華爲上半年新旗艦“超大杯”,自3月底發佈就一直備受各方關注與期待。

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這是華爲聚合多年硬件、軟件、芯片、算法、工藝、材料等衆多技術創新與深厚積累的新一代5G旗艦,諸多核心指標與用戶體驗上都刷新了業界標準。

第二,作爲“大杯”的華爲P40 Pro已經以128分的絕對領先優勢在DxoMark“屠榜”,“超大杯”華爲P40 Pro+的影像體驗當然更加值得期待。

第三,華爲P40 Pro+可能是近年來華爲研發週期最長的一代新品旗艦。餘承東今年4月在與《壹觀察》對話中曾透露,之所以與4月首銷的P40系列存在約兩個月的間隔週期,主要原因在於“10倍光學變焦與100倍雙目變焦的打磨與量產”。

地表最強影像旗艦,再進一步!

華爲P40 Pro+是華爲主打極致影像創新的P系列產品,在P20之後跨越最大的一次影像力迭代。

從以下幾個核心產品創新維度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目前業界唯一的手機10倍光學變焦

手機光學變焦方式主要分爲三種:單純物理光學鏡頭結構的“光學變焦”;通過算法把每個像素面積增大,從而實現圖像放大的“數字變焦”;以及光學變焦+數碼變焦混合使用的“混合變焦”。

以上三種方式,只有光學變焦可以做到真正“畫質無損”,後兩種變焦方式都會影響畫質,程度取決於算法優劣。

將10倍光學變焦鏡頭塞進纖薄的手機機身中,無疑是核心光學影像元器件小型化方向上的一次巨大挑戰,涉及到材料、結構、光學等一系列難關。這也是之前其他手機品牌都向購買用戶突出“數字變焦”數值,而弱化真實光學變焦數值的重要原因。

華爲P40 Pro+是目前全球擁有最強10倍光學變焦成像畫質的5G旗艦手機

業界首個100倍雙目變焦

手機的長焦體驗被很多用戶視爲“雞肋”,主要原因在於沒有很好地解決使用過程中的防抖、畫質(比如鬼影和眩光)、變焦平滑過渡等三大難題。

手機用戶支付了長焦模組元器件的錢,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預期體驗,這對手機品牌和用戶來說是一個“雙輸”的結果。

華爲P40 Pro+在變焦方面帶來了革新性突破,業界首創100倍雙目變焦,支持3倍中遠距光學變焦、10倍超遠距光學變焦、20倍混合變焦以及最高100倍數字變焦。

華爲P40 Pro+採用超遠距雙目長焦的設計,包括一枚800萬像素的10倍光學變焦攝像頭、一枚800萬像素的3倍光學變焦攝像頭,兩枚攝像頭既各司其職,也默契配合。

華爲P40 Pro+10倍光學變焦攝像頭,搭載了獨特的“多反射潛望式長焦設計”,支持10倍光學變焦以及最高100倍數字變焦。這其中有多個非常重要的創新:

1)與業界普遍採用的第一代潛望式長焦攝像頭不同,“多反射潛望式長焦攝像頭”採用了非常獨特的多光路結構設計,將光線經過五次折射之後最終投像在傳感器上,光程比上一代提升178%。在支持10倍光學變焦、100倍數字變焦的同時,整個長焦影像模組的體積也控制得比較理想,兼顧了機身厚度控制與手感提升。

2)如此複雜的光路,傳統的樹脂鏡片已經無法滿足成像體驗。華爲P40 Pro+爲此增加了光學素質更高的玻璃鏡頭,首次採用了“玻璃樹脂混合鏡片羣”(1G+2P Hybrid鏡頭)方案設計,在關鍵的鏡片、曲率更大的鏡片先用上光學玻璃鏡片,帶來了更好的透光性與成像品質,減少了鬼影、眩光等問題的發生幾率。

3)爲了解決手機鏡頭長焦狀態下的抖動難題,華爲P40 Pro+爲主攝、3倍光學變焦攝像頭、10倍潛望式攝像頭皆加入OIS光學防抖結構,再加上華爲特有的AI防抖算法與麒麟芯片NPU強大的端側邊緣計算能力相結合,組成了三OIS +AIS 2.0防抖方案。這是一個領先的硬件+軟件+芯片+算法完整防抖方案,讓華爲P40 Pro+在100倍數字變焦下也能通過手持實現穩定成像體驗。

4)華爲P40 Pro+使用了多種馬達技術創新。一般手機攝像模組中是在馬達中央安裝手機鏡頭,通過帶動鏡頭沿着光軸前後移動完成對焦。但華爲P40 Pro+獨特的“多反射潛望式長焦設計”結構,導致馬達只能“躲”在反射鏡後面的有限空間中,這給馬達的負重與精度帶來了極大挑戰。華爲技術團隊爲此使用了滑槽式AF長壽命馬達,通過滑槽式承載方式,搭配極強的磁力與槓桿原理,精巧地平衡了前端的反射鏡負載,並且將馬達的壽命從行業中平均幾十萬次提升至數百萬次,由此擁有了這個模組獨特的對焦馬達專利。

3倍光學變焦攝像頭的加入,也是華爲P40 Pro+影像能力提升的一大亮點,可以在廣角和10倍光學變焦間完成接力,實現中距向遠焦平滑過渡,消除了很多“混合變焦”長焦模組的“跳變”和“白平衡畸變”的難題。

業界最強的手機超感知影像

智能手機時代,大衆用戶對“底大一級壓死人”這一專業術語的認知,最早來自華爲P20 Pro那顆開創性的定製1/1.7英寸傳感器,並在此後兩年帶動了整個手機行業的“大底”技術升級之風。

此次華爲P40 Pro+主攝再次向索尼定製了一顆1/1.28英寸“大底”,這也是全球年內可量產的面積最大傳感器,其感光面積相比蘋果iPhone 11 Pro Max大 297%。

華爲P40 Pro+還延用了華爲RYYB濾鏡陣列,相比傳統的RGGB CFA陣列進光量提升約40%。除此之外,華爲P40 Pro+主攝單像素尺寸達到1.22μm,通過Quad Bayer四合一可聚合成2.44μm大像素,是業界最大的單像素尺寸之一。結合華爲自研的感光和處理算法,可以實現兩種像素模式的智能切換,在暗光、逆光、大光比等不同時段的複雜光線場景下依舊保持穩定的優質成像能力。

XD Fusion圖像引擎

華爲P40 Pro+影像能力的巨大提升,與首次正式發佈的“XD Fusion”圖像引擎密不可分。

“XD Fusion”是華爲內部研發代號,由硬件輸入+機器視覺+神經網絡處理三大模塊組成,也是華爲在手機影像能力上所具備的頂級硬件+軟件+芯片的“軟硬件雙向結合”方案,由此組成全鏈路、端到端的影像系統,爲用戶提供了“全焦段”、“全環境”、“全時段”的“超感知影像”體驗。

機器視覺+神經網絡處理是華爲基於自家硬件芯片(以NPU爲主)的能力,建立全套的算法,將圖片的處理工作從Sensor上的RAW域開始,全程運算一直到最後照片的生成,帶來更加高保真的圖像信息,以及更加精準的圖像語義理解與分割,並調用不同的算法增強圖像細節,提升整體影像的畫質,最終得到更佳的虛化效果、動態範圍、細節和色彩的圖像。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涉及到基礎數學、應用數學、圖形圖像、人工智能、物理光學等一系列的基礎科學領域,而非單純的技術研發,需要一家企業數十年的巨大“沉默投入”。

由此來看,華爲P40 Pro+代表瞭如今智能手機行業的頂級硬件、頂級影像技術創新,以及頂級的算法與人工智能技術,是華爲多年來聚合衆多領域的技術創新,通過不計投入、不計成本的方式打造全球頂級影像系統能力的“集大成之作”。

餘承東曾對《壹觀察》透露稱,華爲P40 Pro僅影像硬件成本就“一百幾十美元,成本提升非常明顯”。華爲P40 Pro+背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與更高的成本,可想可知。

“地表最強影像旗艦”也由此再次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2020全球旗艦手機新高度

華爲P40 Pro+在外觀設計的一大突破,是帶來全新的納米微晶陶瓷後殼。華爲P40 Pro+擁有的精密陶瓷後殼,採用了微晶鋯粉體,其微粒細緻程度爲納米級,平均值約284納米(最大534納米),在經過清洗、煅燒、球磨、提純制粒之後,就會形成優異的陶瓷粉體。

在此之後,這塊陶瓷後殼還要經過流延成型工藝形成胚體,進行5天5夜1500度的持續高溫燒結成瓷,粉狀陶瓷顆粒重新晶結爲緻密整體,達到最佳的硬度和強度。數據顯示,其莫氏硬度達到8.5,接近藍寶石材質,可以讓華爲P40 Pro+的機身抗磨抗劃,歷久彌新,解決了傳統玻璃和金屬機身材質的固有難題

華爲P40 Pro+的背板不是一塊平面,爲了獲得最佳的曲面,還將進行4道CNC工序打磨,使厚度控制在0.4mm。其中,攝像頭位置的“火山口造型”還爲此定製了一個專門的磨頭,從而實現一體成型的效果。

再經過一系列的定位拋光之後,最終獲得了溫潤如玉的陶瓷後蓋手感,相比金屬材料帶來了更好的天線信號,相比玻璃材質更爲堅固可靠,同時又很好的控制了機身重量。

實際上,華爲是中國手機企業中首個推出陶瓷後蓋的品牌。早在2014年發佈的華爲P7藍寶石典藏版就使用了陶瓷材質。而此次華爲P40 Pro+採用的微晶鋯粉體的精密陶瓷後殼,可以說是在這一方向上再次實現了重要跨越,也是中國藝術與現代工藝的完美結合。

除了陶瓷工藝,華爲P40 Pro+更是將極簡主義色彩美學發揮到極致,從繁雜中迴歸簡單與純粹,黑白兩款色澤圓潤,具有較高的折光率和較強的色散,擁有良好的即視效果,白色若凝脂,黑色如墨玉。黑白兩種顏色代表永恆的經典、純粹的力量,不隨時間推移而褪去。

作爲一款2020年行業5G旗艦手機,華爲P40 Pro+在5G技術上同樣具備顯著的行業引領。其搭載的麒麟990 5G芯片,採用7nm+ EUV工藝,將處理器和基帶合二爲一,這也是目前業界可以量產、性能最強大的5G SoC,相比其他外掛5G基帶方案功耗更小、發熱量更低、網絡連接效率更高,並且有利於更加緊湊的5G機身結構設計。

由此來看,華爲P40 Pro+是全球最強5G技術+最強影像技術方案+頂級工藝與材質的系統級生態結合體。在其背後,是華爲長期以來巨大的技術投入積累,是數十年來“千軍萬馬向一個城牆口集體衝鋒”的成果。

所以說,在通向智能手機巔峯旗艦這條道路上,沒有任何捷徑,沒有拿來主義,也絕不存在所謂“單點突破”。

唯有打造最頂級的產品,才能成就偉大的品牌。

就如餘承東所說:用戶看得到的地方,華爲付出了巨大的研發投入和創新努力,在用戶看不到的地方也同樣如此。這個行業非常辛苦,但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打造出 “有卓越用戶體驗的偉大產品”。而能將這些能力整合在一起,只有華爲能做到,“這就是華爲手機影像最長的護城河”。

通向智能手機巔峯旗艦這條道路上,沒有任何捷徑,沒有拿來主義,絕不存在所謂“單點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