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戴花翎"是清代官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

所谓"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子,"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

顶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夏天戴的凉帽,斗笠状,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料多为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一种是冬天戴的暖帽,圆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檐边多黑色,帽顶上又覆盖红色帽纬,最顶部依然有一颗顶珠。

凉帽

暖帽

除此之外,顶戴还分朝冠和吉服冠两种。朝冠的顶珠一般是柱状的,吉服冠的顶珠一般是圆形的。朝冠一般用于大朝会、祭天、祭祖、登基等重大场合,而吉服冠就没有那么多规定。

朝冠

吉服冠

顶珠的材质、颜色不同,代表官员的不同品级。一品官员的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用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 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顶上的顶珠取下,表示已不带官职。

一品到九品官员帽顶上的顶珠

花翎也称"翎子"或"翎枝",花翎也分两种,一种是花翎,一种是蓝翎。

花翎由孔雀羽制成,因此也称孔雀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蓝翎由鹖羽制成。其中六品以下的官员赏给蓝翎,五品以上的官员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非大官不能得,三眼花翎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立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的。

单眼花翎

花翎上的所谓"眼",是指孔雀羽毛上眼状的圆形花纹。有一个圆形花纹算一眼花翎,有两个圆形花纹算两眼花翎,有三个圆形花纹算三眼花翎。三眼花翎最难得,所象征的等级和荣誉最高。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多尔衮像

下面再介绍一下基座和翎管。所谓基座是指官帽顶端用以支托顶珠的托座,一般用玉、金、银等制成。在顶珠基座和帽顶接触的位置,用细绳拴着,或者用纯金托架托着一个小小的管状插口,一般由白玉或者翡翠制成,叫做翎管,翎枝就是插在这里。

基座和翎管

顶珠、基座、翎管、花翎这些都是顶戴花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