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法之一,亦稱"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創始,如元·湯垕畫鑑》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種:一種水墨礬頭,疏林野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狀如麻披散而錯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董源在《瀟湘圖》中運用披麻皴來表現南方秀潤多姿的山水風景。

  • 創始人

    董源

  • 種類

    長披麻、短披麻


 簡介

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此法善於表現江南土山平緩細密的紋理,董源多運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長披麻皴,董、巨所創江南山水畫派系即以披麻皴爲顯著特點之一。

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

 種類

 長披麻皴

此法善於表現江南土山平緩細密的紋理,中鋒用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不可排列須有參差鬆緊,點法如"一"字或"混點"。宜表現江南土石丘陵等。創自五代董源巨然趙孟頫黃公望等不少畫家均以披麻爲主。明·陳繼儒《論皴法》作"麻皮皴",工藝繪畫亦多用。

 短披麻皴

短披麻的用線較短,亦爲中鋒用筆而連續出之,勢態和長披麻類似。其特點是結短披麻皴的表現方法短披麻皴的表現方法構豐潤,歷代山水畫家多用長短披麻共同表現南方的山水特點,爲描繪山之坡腳爲最多。此畫法最講求用筆的起落、用墨的濃淡相宜和用線的錯落有致,只有長期聯繫和對自然界的仔細觀察揣摩,纔可以靈活運用。元代黃公望、明代的沈周等多用此法。

鑑賞

披麻皺是山水畫上的肌理也是一種文化痕跡-畫家曾在那裏上演自己真實的人短披麻皴與小斧劈皴的山水畫短披麻皴與小斧劈皴的山水畫生,演繹動人的情感。然而怎樣才能在千年以後,透過這一歷史遺存把握畫家的生命情感與藝術脈搏,最終洞悉這皺法的祕密。也許只有藉助歷史的光線才能看清那帛絹上似麻的線條中寫着的是繪畫意識的動人旋律-體道、圖真、抒情。一、筆墨意識與寫"道"的披麻效山水畫中,披掛在山體上如同麻線一般的線條,構成了山石的肌理,這是披麻皺的外部形態。而究其本質則是由長短、濃淡、乾溼、疏密、虛實等線條排列組成的一種"筆墨"形式。如果說董源是以此來表現山石質感與地域特徵的,不如說是用來彰顯宇宙的本象-陰陽之道。披麻被是通過自身內部語言符號之間的相互聯繫作爲表述特徵,皺線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構成了披麻被線條的自身秩序,這一秩序不是爲了單純表現結構上的明暗,而是承載着鬆緊、剛柔、粗細、乾溼、濃淡的抽象內涵,表現陰陽交靖的生命意象,這實質是進入了一種形而上的追求與表現。董源就是通過這些規律化的線條排列去進行"道"的體悟,並藉以表現主體審美心理。根植於心的傳統哲學思想是董源追求這一表現的主要根源。


  名家畫山法,是指中國曆代名家畫山石的各種不用方法。其實,山水畫的皴法,從用筆特點分析,一般可分爲三大類:一是以線條爲主的皴法,二是以點爲主的皴法,三是以面爲主的皴法,簡稱爲線皴、點皴和麪皴。

  這裏所列舉的黃秋園名家畫山石法擬可分爲三大類,即以線皴、面皴和點皴所繪成的山石。

  

  董源麻皮皴法

  用筆以中鋒,圓無圭角。彎曲形狀。皴法不可排列,須有參差鬆緊。

  線皴山石法

  黃秋園以線皴繪成的名家山石法,當以五代董巨爲主的短披麻皴繪之。董源披麻以中鋒出之,圓渾而無圭角,線條不可排列,須有參差鬆緊變化。而巨然短披麻,此皴用筆先畫輪廓,線條圓轉而有曲折變化,以顯遒勁渾厚的氣勢。元代黃公望所繪礬頭皴石法,山頭多會有小石,大小適宜,錯落有致,十分有氣勢。王蒙用牛毛皴所繪之山石,皴法依山石輪廓而皴之,雖細如牛毛,但纖細中極顯筆力,顯得渾厚華滋。而王蒙用渴筆解索皴所繪成的山石,用筆若如蝌蚪,然顯得圓渾深厚。倪瓚所獨創的折帶皴法,則以側筆之枯潤法繪之,顯得空寂蕭疏,超逸脫俗。

  

  巨然短披麻皴法

  用筆畫匡廓,紋圓而稍曲,短而遒勁渾厚。

  

  巨然長披麻皴法

  黃秋園另有繪成的郭熙雲頭皴石法、吳偉亂柴皴石法、唐寅亂麻皮皴石法,藍瑛荷葉皴石法、龔賢短披麻皴石法和石濤解索皴石法等,以各種不同的線皴繪成各種不同的山石,均顯出各位名家不同的皴筆方法,也力顯自家紮實的筆墨功底,從中可見黃秋園非凡的傳統功力與獨特的筆墨特性。

  

  黃公望礬頭皴石法(一)

  此法山頭多小石,名曰礬頭,皴小石不可錯亂,須各有氣勢。

  

  黃公望礬頭皴石法(二)

  

  王蒙牛毛皴法

  用筆圓潤,皴法依石輪廓皴之,細如牛毛,但宜深厚,纖細中有筆力。

  

  王蒙渴筆解索皴法(一)

  此法用筆如蝌蚪篆,圓渾深厚多彎曲,如解開之索狀。

  

  王蒙渴筆解索皴法(二)

  

  倪瓚折帶皴石法

  此法以側筆枯潤墨畫之。

  

  郭熙雲頭皴石法

  

  吳偉亂柴皴石法

  此法用筆以逆鋒勁而似枯柴,一氣到底,雖亂但有紋理。

  

  唐寅亂麻皮皴法

  

  藍瑛荷葉皴石法

  此法用筆中鋒,彎曲框廓及皴法形似荷葉之筋絡,然有疏密,不可板刻。

  

  龔賢短披麻皴法

  

  石濤解索皴石法(一)

  

  石濤解索皴石法(二)

  

  漸江畫山法

  面皴山石法

  再說面皴山石法。

  黃秋園以面皴繪成的名家山石法,既有李唐以骷髏皴和泥裏拔釘皴繪成的山石,又有劉松年刮鐵皴石法和馬遠的大斧劈所繪成的山石。這些以側鋒繪成的塊面,筆法奇骨瘦勁,嚴整蒼勁,極具墨氣淋漓、氣勢磅礴之感。尤其是那用李唐法繪成的骷髏皴石法,先用中鋒勾取石骨,顯得轉折多姿。再以側鋒皴擦,濃淡相映,極顯山體奇古遒勁之神態。

  

  李唐骷髏皴石法

  此法用筆中鋒寫石景,筆法頓挫轉折,倒峯皴擦,點形態宜奇古,石骨瘦勁,血脈宜貫通,總以氣清爲要。

  

  李唐夏圭泥裏拔釘皴法

  此法中鋒直筆,帶水皴擦哦,如釘頭鼠尾之形狀。

  

  劉松年刮鐵皴石法

  

  馬遠大斧劈皴石法

  此法下筆嚴整蒼勁如截釘,潑墨拖泥帶水,皴擦氣勢磅礴,墨氣淋漓。

  點皴山石法

  三說點皴山石法。

  所謂點皴法,即以直點或橫點繪成山體。黃秋園以點皴繪成的名家山石法,有范寬的雨點皴石法、米芾的米點皴石法和高克恭的米點皴石法。三家點皴,筆法純熟,氣勢高古。范寬筆法,純用中鋒垂直用短線點鑿而成,如雨之點滴,下筆雄強老辣,氣壯雄健。米芾的米點皴石法,系其與子米友仁所獨創。是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以表現江南山水那雲霧變化,煙樹迷茫之景色。黃秋園所繪之米芾米點皴石法,先勾輪廓,再以中鋒蘸濃淡不同的墨點之,然後稍以淡墨染之。顯得雄奇華滋,煙雲滿紙。高克恭是繼米家山水之後的一代高手。他所用以米點皴所繪成的山水,高山危聳,煙樹蒼茫,灘頭水口,形神兼備,元氣淋漓,天真爛漫。

  

  范寬雨點皴法

  此法純屬直點,如雨之點滴形狀。

  

  米芾米點皴石法

  此法先稍畫框廓定之,皴法以點代之,而點法下筆須用中鋒,橫點濃淡數次,然後稍以淡墨染之,則深厚煙雨滿紙。

  

  高克恭米點皴石法

  

  黃秋園勾石法

  

  黃秋園勾線點苔石法(一)

  

  黃秋園勾線點苔石法(二)

  

  黃秋園焦墨法

  

  黃秋園皴法

  

  黃秋園畫山法

  

  黃秋園畫山法

  

  黃秋園畫山法

  

  黃秋園畫山法

國畫山水的基本畫法—披麻、解鎖、折帶、荷葉皴法詳解 

2018-06-24 18:28

一:披麻皴

步驟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裏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步驟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步驟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向四周延伸。

步驟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可結合使用。

二:解鎖皴

步驟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步驟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裏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步驟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近處的一座山頭。

步驟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採用中鋒曲線運筆,呈發散狀;染法應爲淡墨。

步驟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須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最後,用濃墨點苔。

三:折帶皴

步驟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步驟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步驟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上可以用幹筆擦畫。

步驟4: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增加山石的立體感。然後,用淡墨調花青和三綠,點染山石的暗部,用淡墨調赭石和藤黃,點染山石的亮部。

四:荷葉皴

步驟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步驟2: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要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步驟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者倒着的樹枝。

步驟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腦海中儘量聯想荷葉的脈絡。

步驟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