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只要是在專業聽力機構科學驗配的助聽器,都應該每天佩戴。

不過,每天戴多久要看是否已經度過了適應期。即使過了適應期,也不是一天24小時都戴着的,要看具體情況。

剛配的助聽器每天要戴多久?

戴助聽器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一般來說,初次佩戴助聽器的適應期是1到3個月,遵循“輸出聲音從小到大、佩戴時間從短到長、佩戴環境從靜到吵”的原則。

第一階段每天先戴1—2小時,只在安靜的室內活動。第二階段每天戴2—4小時,可以到小區樓下或附近的公園散散步。第三階段每天戴4—6小時,可以適當出入公共場所,比如菜市場、商場。第四階段戴6小時以上,逐步適應全天佩戴,可以出入各種環境聲音比較複雜的場所。適應期內,建議每天分時段佩戴助聽器,覺得累的時候可以摘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再佩戴。

爲什麼要每天佩戴助聽器?

有些用戶認爲,自己一個人讀書看報、一個人在家裏做飯、一個人外出散步的時候可以不戴助聽器,其實,只要度過了適應期,除了睡覺、洗澡、洗頭、洗臉、劇烈運動的時候,都應該戴着助聽器。

這樣不僅有利於用戶消除佩戴時的異物感,幫助適應聲音,方便交流與活動,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因爲聽不見警報聲而威脅到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能更加有效保護剩餘聽力,降低患上老年癡呆的風險。

大腦通常會採取“用進廢退”的機制運作,長期佩戴助聽器使聽神經得到持續有效刺激,延緩聽力下降速度,同時維持大腦處理聲音的能力。否則,大腦接收聲音的刺激減少,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來處理聲音,就會犧牲一些本來用於處理記憶和思維的能量,長期下來就導致老年人思維和記憶力的下降。

如果是兒童,每天佩戴助聽器能幫助他們利用內耳殘存毛細胞的功能,儘早開發大腦智力及聽覺言語中樞的功能。

什麼情況應該摘下助聽器?

以下這些情況,戴助聽器會對助聽器或用戶本身造成不良的影響,應該摘下助聽器。

一、睡覺的時候。助聽器外殼材料都比較硬,耳廓的皮膚很薄,有許多神經末梢,當我們戴着助聽器側臥睡覺會引起耳痛。而助聽器也可能因爲受壓、與枕頭或牀摩擦而損壞。此外,側臥時會完全擋住外耳的交叉口,或者當助聽器掉下來被牀上的物體覆蓋時,助聽器會發出尖叫聲,一定程度上影響睡眠。每晚睡覺的時候應該把助聽器放在乾燥盒裏乾燥。

二、可能會弄溼助聽器的情況。洗澡、洗頭、洗臉、游泳、蒸桑拿等情況下不能戴助聽器,防止進水損壞機器。洗完頭也要等頭髮幹了之後才戴上。做劇烈運動的時候最好也不要戴,助聽器可能因爲動作太大而脫落,汗水也容易讓助聽器受潮。配有防掉掛繩、防水功能比較好的助聽器雖然相對安全,但依然有受震盪、受潮的風險。下雨天外出如果沒有雨具,也不要戴助聽器。

三、噪音很大的環境。馬路、菜市場、商場、學校這些地方雖然環境聲音複雜,但不影響助聽器用戶,現在的數字助聽器都有降噪功能。如果是出入正在裝修的房子、工廠、建築工地、KTV、健身房、舞蹈室、飛機場這種產生高噪聲的地方,建議還是不要佩戴助聽器。除非助聽器比較高端,越好的助聽器降噪音的效果會越好,言語清晰度也越好。

四、耳朵有炎症的時候。假如耳朵正在發炎或是流膿,暫時不要戴助聽器。這個時候要保持耳道通風通氣,否則影響康復。再者,膿水有可能會滲透到助聽器中,腐蝕機器。應等炎症好了再佩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