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衆號米粒媽頻道)

五一假期,好多北京人還沉浸在疫情降級的小激動和小興奮裏,比如,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啊,或者聚個小會,逛個公園,野個餐什麼的……

另一邊,對於不少中年夫妻來說,這個小長假過得並不輕鬆,他們表情凝重、行色匆匆,每天跟着中介輾轉於西城各個學區房之間

要麼米粒媽總跟你們說,這一屆家長,不容易呢——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教育圈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必須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更何況,這一次,真不是風吹草動,而是板!上!釘!釘!

4月30號那天,西城區教委發佈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亮點在最後,米粒媽都幫你們圈出來了

簡而言之,除了“六年一學位”之外,跟孩子升學最最密切相關的就是731這個節點,也就是說,今年7月31號之後拿到房本的話,孩子上學可就是“多校劃片”咯,你們品,細細地品。

就仨月時間了,家長們能不急嗎?(米粒爸說,跟上演“生死時速”似的)

本來政策上是要給學區房降溫,結果卻迎來了個小高潮,這波操作,太野了!

你瞅瞅,36小時內,單單一個小區就成交了3套1000萬+的學區房,最高單價超過25萬元/平

小長假那幾天,宏廟小學學區每天都成交8-10套房。

宏廟小學可是號稱“宇宙中心小學”,因爲直升校太牛了,米粒媽之前在《重磅獨家!北京各區學區房詳細點評、升學政策大掃盲,經驗教訓大彙總》裏特地跟大家講過。

在網上,西城學區房“最後的狂歡”,也炸出了一羣檸檬精

1000萬留學不好嗎?請私教不香嗎?

米粒媽只想說:不眨眼、不砍價,甚至全款搶下1000多萬學區房的人,你以爲他們全部家當就只有這1000多萬嗎?Too young too naive

這些家長,有錢買學區房,有錢讓孩子讀國際學校,也有錢送孩子留學,他們只是給孩子多一重保障、多一個選擇。

這些家長,同樣要承擔未來孩子可能不會直升牛校的風險,畢竟政策在變,教育的路上,永遠沒有一勞永逸。他們給孩子鋪好了Plan A這條路,怎麼可能不去籌謀Plan B、C、D……

發現了嗎?越是有錢,越重視教育,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每一步,他們都步步爲營,沒有一絲馬虎和怠慢。

米粒媽聽說有家長在諮詢學區房的時候,遭遇中介靈魂拷問:你肯爲孩子付出多少?

父母之愛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現實往往就是這麼扎心,說“全部”的人,大多因爲說不出那個具體的數

爲了孩子上名校,北京的家長都瘋了嗎?哈哈哈哈~咱們再看看上海,瘋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名校本校

這邊,北京的家長五一在輾轉買房,那邊,上海的名校五一在忙着“勸退”。

因爲上海華二初中在公衆號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到華二初中讀書,你真的想好了嗎?》,整個上海的家長羣都炸開了鍋。(大家不用去翻看了,文章已經刪除了,不過米粒媽把精華部分都給大家截圖了)

華師大二附中是上海鼎鼎大名的“四大金剛”之一,最最頂尖的高中,它的“親兒子”華二初中當然也是人人豔羨的香餑餑,畢竟每年升入高中總校比例很高。

今年民辦搖號之後,因爲不能掐尖兒了,生源會是個很大問題,各種魚龍混雜,各種菜小的孩子都有機會搖號進入華二,他們心裏肯定不是滋味。

索性,他們在公衆號上發佈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公開信,讓廣大家長自己掂量掂量:你的娃,配不配進我的校門?

公開信的開頭,還算委婉:

過去,我們都是面談,像相親一樣使出渾身解數去了解對方的實力和人品(米粒媽亂入:其實就是家庭背景和學生資質)。現在搖號了,“我們像待字閨中的女子,怕你不來,怕你亂來”

之後又介紹了“我們的家長”是什麼樣的背景:教授、法官、企業家、機械師、書畫家、專欄作家、IT精英、心理諮詢師……

同時,家庭也要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哦,比如春遊秋遊的迪士尼,比如每學期要去各大劇院、音樂廳看演出,比如海外遊學、參加國際比賽……醜話說在前頭:這些費用可是由家長支付的哈!(說得如此雲淡風輕)

“我們的同學”是什麼樣的資質呢?都是經過篩選的有基礎的學生(米粒媽亂入:有點謙虛了,何止是有基礎?這必須得是牛娃啊~)

“我們的老師”有多的硬核呢?有清北復交的老師,也有各種特級教師,但這種高度也代表着一種難度(畫外音就是:你跟得上這種進度嗎?你配得上這種資源嗎?)

這封公開信的後面,還“貼心”地附上了一份“自測題”,米粒媽隨便選了幾道,大家可以看一下哈!

你家娃在科技創新競賽中,獲過什麼獎嗎?

你本人能來學校開選修課或講座嗎?

孩子游學的費用,你支付得起嗎?

公開信發佈不久,因爲“違背了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導思想”,華二初中刪除了文章並公開道歉了。

這封公開信被大家解讀爲赤裸裸的“炫耀貼”、毫不掩飾的“勸退信”,它讓很多人感到非常不適,玻璃心也碎了一地。

大家之所以覺得扎心,恰恰是因爲它說得太真實了。真話,才最傷人。

這屆家長到底有多野?米粒媽之前在《小學194位博士家長:拼爹教育,到底在拼什麼?》就寫過:

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小學,坐擁近兩百個博士家長。

某博士爸爸爲孩子們帶來《我們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啓發孩子們學會觀察,尋找事物的規律。

某博士爸爸,給孩子們講解《新能源汽車》最新前沿信息。

某博士爸爸,給同學們帶來《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的生活更貼近自然。

有博士爸爸給孩子們進行《計算機網絡安全科普》。

還有歪果仁博士爸爸,帶領孩子們徜徉在“有趣的化學”世界裏。

這些博士爸爸們的課程包括細胞生物、動植物,計算機和化學知識,甚至還有納米、轉基因、大數據、分子影像、物聯網等熱門高科技、黑科技的普及。

學校利用這樣天然的資源組織“科普小課堂”,建立“博士爸爸工作站”,不香嗎?沒有哪所學校會拒絕吧。

我在全網閱讀500萬+的爆文《海淀家長有多恐怖?跟他們喫一頓飯就知道了》裏寫過,比牛娃更可怕的是牛爸牛媽

前兩天教育部發布了一個“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覆蓋了小學、初中,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這六門學科。

米粒媽只想說,管得了學校、禁得了培訓班,但真的擋不住家裏能自己上陣輔導功課的硬核爹媽

你想啊,在西城區爲孩子買千萬學區房的父母,會是那種把孩子扔給學校就撒手不管的家長嗎?

有這樣經濟實力的家庭,大部分實現了財務自由,而財務自由也就意味着某種程度上的時間自由,他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華二初中公開發表“勸退信”,真的就那麼“嫌貧愛富”嗎?好的民辦學校這麼多年掐尖篩選生源,考學生更考家長,這種門當戶對的雙向選擇過程中,學校最傾心的,顯然是牛爸牛媽牛娃這種組合。

最重要的不是家庭財富的多少,而是要看教育在這個家庭中的分量到底有多少。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很多孩子在家完全放羊了;

這場史無前例的升學改革,讓很多家長徹底變得佛繫了。

但那些自律的孩子,即使第二天就是世界末日,前一天他們依然會努力做好自己;

重視教育的父母們,不管點招還是搖號,不管孩子進牛校還是普校,他們都會用最大的努力,去做最充分的準備。

疫情總會過去,孩子浪費的時間卻永遠補不回來;小學、初中會搖號,但高中、大學永遠要靠實力贏得門票。

很扎心、很喪氣是不是?但教育真的不是一代人的逆襲,而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接力賽,是一種家族的傳承。

越富有的人,越不應該輕視教育;越貧窮的人,越不能夠放棄教育。

前兩天米粒媽看到這組照片,真的很感動

媽媽在案板上賣滷菜,7歲女兒在案板下上網課。案板之上是生活,案板之下是希望。

生活實苦,但媽媽努力生活、對女兒教育不放棄的樣子,值得我們鼓掌。你能說這份付出就比買學區房上名校的付出更廉價嗎?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無論前浪還是後浪,都該如此,不管貧窮還是富有,不管身處什麼樣的階層,永遠不要放棄自己。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啓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