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星空,与你分享排球资讯与快乐。

电影《中国女排》(后改名《夺冠》)是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拍摄,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排国家队领衔主演。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这部原定于在大年三十上映的电影,被取消了原定的公映时间。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在影院欣赏这部被球迷们期盼已久的影片,依然遥遥无期。

中国女排三十年浮浮沉沉,为中国体育事业带来了许多荣耀,其蕴含的女排精神也被全体国民津津乐道。而与中国女排取得荣誉息息相关的有三位标志性的重要人物,一是袁伟民,另外就是郎平和陈忠和。

在《中国女排》电影中,郎平由巩俐来扮演,从电影中来看,巩俐版的郎平可以说是惟妙惟肖,拿捏甚是到位。就连郎平本人都对巩俐饰演的自己连连称赞,并开玩笑的说“自己哪有那么美”。

可与郎平的反应截然不同的是,陈忠和对黄渤饰演的自己颇有微词。

据有的媒体透露,陈忠和教练甚至还向体育总局提出意见,要求拒绝上映《中国女排》,或者将自己相关的部分全部删除。

陈忠和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自己的形象在电影中被丑化,自己不想成为一个丑角,而矛头直指黄渤。

陈忠和是中国女排的功勋教练,曾经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重获奥运冠军,特别是雅典奥运会决赛那场惊天大逆转也成为了其代表作被广为传颂。笑容谦和的陈忠和一直是一个儒帅。

黄渤丑么?

至少黄渤应该是不帅的,想要表现儒雅确实存在难度。而且《中国女排》电影中有一段吃鸡腿的戏份,确实与观众心中儒雅的陈忠和不太搭调。

黄渤被称为60亿影帝,金马奖、华鼎奖,各种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拿到手软,可就连这样一个成功的人,仍然无法摆脱长相的束缚。

无论黄渤多么优秀,却仍然无法摆脱丑角、笑星的定位,《中国女排》这一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因为很多人都觉得陈忠和害怕自己被丑化的担忧很合理。

长得丑是一种什么体验?

很多人都说外表不重要,心灵美才是最好的。

可是,请扪心自问,你不想要一个好看的皮囊么?你认为外表根本无关紧要么?

小学时,有个同学,别人放学都是妈妈去接,而他从来都是父亲去。我们和他要好的伙伴从来没见过他的母亲。直到有一天,我们在校门口见到了一个阿姨来接他,而他却哭骂着跑远了,当时那位阿姨丑陋的脸庞上全是泪水,我们后来知道那是他不愿提及的丑妈。

有句老话叫儿不嫌母丑,也许并不尽然。每个人都爱美,没有例外。

长得丑,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单机游戏,就连NPC都遇不到几个。对人生来说,长得帅,长得漂亮的,生存难度是简单级别,而长的丑的,生存难度是噩梦级。

长得丑的人真的与青春无缘。

别人在那懵懂的时候,总会收到几封匿名的情书,品尝青春的甜味。

而丑的人基本与早恋绝缘,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也会处处闪躲,更没有勇气去表白。

长得丑是出生时便带着的伤,在青春期时伤口慢慢开裂,让人撕心裂肺又无可奈何。

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心灵是多么美丽,他为了替埃斯梅拉达复仇,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可我敢肯定,若卡西莫多与埃斯梅拉达都经历了那场灾难而幸存,埃斯梅拉达也不会爱上卡西莫多,不为别的,就会因为卡西莫多太丑。

现在冬日寒风凛冽,我开车看着外面骑电动车上班的女子,如果长的很美,我总会觉得她至少有个车开,不应该遭此罪过,而看的不漂亮的女子,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丑其实就是一个标签,需要一个人用一生来买单。

就像黄渤演不了儒雅的陈忠和,王宝强也演不了羽扇纶巾的诸葛亮。

当然,丑并不能影响黄渤的优秀,人总有短处,扬长避短才是人生取胜之道。

回到话题,还是继续谈中国女排。

不得不说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再次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近40年。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师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献和传承。在中国女排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们铭记,她就是郎平。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个人利益,不计荣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线,担当起国人的期望与重任。

几个普通镜头,留下了这种精神的感人瞬间: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郎平从大洋彼岸归来执教陷于低谷的中国女排,首都机场欢迎的人群中,有她当年五连冠的老战友,她遥遥地向着战友们挥手示意,无声宣示着振兴这支英雄之师的意志。几年前,老队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恸中坚定了重回中国女排、续写中国女排辉煌的信念。

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陈招娣忍着伤痛,与大家奋战到夺冠的最后时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伤的陈招娣"背上领奖台"的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这一切,赋予女排精神鲜活、实在的内容,成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竞技者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发、昂奋、高涨、磅礴,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这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是拼搏精神的胜利与壮歌!。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女排精神不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