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你火了,我講了那麼多題,居然抵不上你的一節課。”發出這聲感嘆的是一位數學老師,火了的是她剛剛4歲的女兒。

原來前兩天她上網課時,內急去了趟衛生間,回來時發現4歲女兒正在模仿她上課,3分鐘的時間,不僅把書上的題目都講了,還自創了一個圖形叫“平菱形”,畫了3個萌萌噠的表情包,吸引了百萬網友圍觀。

網友們對這節課紛紛給出了好評:

網友A:“這孩講得很好,語速適中,吐字清晰,邏輯條理嚴密,很有數學天斌。”

網友B:“這孩子思路清晰,語言簡練,言簡意賅,這就是言教身傳的結果,從而影射出老師優秀。”

網友C:“認真地聽完了這次奶聲奶氣的數學課,小老師講得生動有趣,語言表達能力超讚,繪畫基礎很強,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未來可期!”

的確,孩子在整堂課程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堪稱完美的語言表達能力了:

碰到不認識的圖形,一點都不慌張,馬上轉到自己認識的三角形和星形;

注重引導課堂氣氛,看圖寫話一流:“你聽,小鳥們在說什麼?”

課堂有開場、有互動,最後還有結束語,整堂課上得如行雲流水,非常自然,這個4歲孩子自信的聲音,從容的談吐,給廣大網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麼會表達的孩子,是咋養出來的?

希媽認識一個孩子,也是如這名小女孩一般,表達能力特強,看到鄰居爺爺奶奶,都會大大方方地打招呼,小區認識她的人比認識她媽媽的還多,等到上了小學,連隔壁班的同學都認識她了,孩子性格開朗,學校裏朋友也特別多,學習成績也不錯,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她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如魚得水。

我們家長怎樣做,才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1.潛移默化很重要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小老師,雖然年紀才4歲,但語言表達能力已超出了不少同齡人,這跟媽媽是個老師有很大的關係,小女孩上課時的一言一行,無一不是在模仿媽媽上課時的樣子,嚴謹、專業、認真,這就是家長潛移默化的作用。

2.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導孩子說話,增強語言刺激。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則視頻,同樣是帶孩子喫飯,一個媽媽說:“來寶寶,我們喫飯了,明天我們喫西蘭花。”

另一個媽媽說:“寶寶,我們來喫飯了,看看我們今天喫的是什麼?對了,是西蘭花,它的顏色是綠色的,長得像一朵小花的樣子,喫起來是什麼味道呢?我們來嘗一嘗,嗯,軟軟的,還帶一點甜味,有自然的清香,寶寶,你覺得好喫嗎?”

兩個媽媽的區別顯而易見,第一個媽媽對寶寶的語言刺激非常少,而第二個媽媽抓住了生活場景中非常普通的一個畫面,詳細描述了西蘭花的樣子、味道,無形中讓孩子掌握了“綠色”、“軟軟的”、“清香”等詞彙,給予孩子更多的語言刺激。哪個孩子以後長大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更好?結果顯而易見。

3.多閱讀,積累孩子的詞彙量

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多進行親子閱讀,把孩子抱在懷裏,給孩子讀上一本簡單的繪本,跟孩子討論繪本中發生的故事,或者看到的景物,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樣在無形中也會讓孩子積累更多的詞彙。

進入學齡期,則可以通過橋樑書慢慢引導孩子實現自主閱讀,同時做好閱讀記錄,這樣孩子的詞彙量會不斷地豐富,知識儲備也會越來越充足,等到想表達的時候,自然就會出口成章。

4.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樹立信心

有的孩子比較膽小,不太敢開口,有時候即使開口了,卻經常說錯話,或是說錯詞,如果家長總是糾正打壓,孩子會有挫敗感,就更加不願意開口了,所以家長針對這種情況,要多多鼓勵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敢開口說,不怕說錯。

我家希寶大約四歲的時候,我騎車帶她走過一段有很多小坑的路,她很想形容這段路,但一時卻找不到合適的詞,於是說:”媽媽,剛剛這段路真的是"鬼鬼巴巴"的,把我的屁股都磕痛了!”

我知道她說的是“坑坑窪窪”,但我當時並沒有糾正她,而是鼓勵她用的這個詞很特別,我問她:“你是不是想說這段路上很多小坑?走起路來很顛簸?”她連忙點頭說我說得對,於是我跟她說,“其實還有一個詞更能形容這種感覺,那就是坑坑窪窪。”孩子很高興說,“謝謝媽媽,我又學到了一個新詞!”

所以家長要有耐心並且善於傾聽,不要糾結於孩子所犯的錯誤,而要引導孩子不停地學習新的知識,這樣孩子纔會越來越善於表達。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想讓他畫滿最美麗的圖畫,真正的要做出適當的引導,如果你想讓孩子變成一個會說話,會表達的人,不妨試試希媽所說的以上幾種方法哦!

今日話題:你家娃是個小話癆還是不愛說話呢?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希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多平臺育兒領域創作者,左手帶娃,右手寫文,專注育兒領域知識分享,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