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故事非常吸引人,而且其中描寫的那些好漢也非常令人喜愛,特別是梁山泊108人在山上稱兄道弟的兄弟情義非常感人。可是人無百日好,梁山英雄們也不例外:這些豪傑在獨霸一方後選擇了投降朝廷,結果最後大多數人都被奸臣害死了。在大多數人的眼裏,英雄們的悲劇都是“投降派”的“梁山老大”宋江的招安舉動所一手導致的。其實再仔細扒一扒這部名著後,我們可以發現:原來梁山泊的真正老大並不是宋江,其實另有其人,而是他一手毀了山寨與衆好漢。

這宋江宋公明本是朝廷命官,準確地說只是個鄆城的小公務員一枚。不過這位小吏卻飽讀詩書,又一生豪氣,加上他仗義疏財,所以在江湖上非常有名,並且被人稱爲“及時雨”。可是宋押司既然喜歡結交江湖人士,就難免觸犯法律,因此他曾爲了晁蓋而踩了法律的“雷區”。最可氣的是,他的違法證據還被情人閻婆惜給發現了,而他也一不留神失手殺了閻小姐姐,這樣宋江就被髮配到了江州。本來劇情到了這裏也就告一段落,結果宋老闆卻貪杯後寫了反詩,這樣才把自個兒整到了梁山泊。

那時候,梁山最大的頭領是晁蓋,宋江上了山只能排第二。然而由於晁蓋健在,因此當時梁山最有說話權的有晁、宋、吳、公孫4人之多。晁天王的治山理念爲“佔山爲王”的土匪思想;宋江爲有知識的官吏;公孫勝屬於閒雲野鶴的出家人;而吳用是那種飽讀詩書的文化人。身爲“四大天王”之一的吳用與宋江的特點比較接近,因此他選擇了培養宋爲老大的方法,並一步一步把宋押司在梁山的威信弄得蓋過了晁蓋。

再後來,晁天王覺察到了其中的貓膩,於是親自攻打曾頭市,希望可以找到些存在感,但他卻不幸“捨身成仁”。晁蓋臨死前,特地留下了“誰替他報仇就可做老大”的遺言。本來按這個遺囑的話,盧俊義應該坐上梁山頭把交椅,可吳用卻擁立宋江當上了梁山老大。宋、晁2位老闆的出身不同,所以他們的治山理念也不一樣;但宋與吳的思想卻比較接近。所以吳用對於宋江的招安計劃十分贊成,而吳最後也幫助宋成功招安。

看完《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宋江及整個梁山的人基本對於吳用的話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從受招安,再到各種平亂活動,整個梁山泊都由吳大軍師出謀劃策。討方臘,梁山108將死了72人。再等到這些人回了京城,奸臣們又趁機害死了宋江、盧俊義,最後轟轟烈烈的梁山就這樣被整得沒了。而吳用最後也在宋老大的墳前以死謝罪了。

看到沒有,可以這麼說,山寨真正的背後老大不是宋也不是晁,而是他吳用。所有的大小事務都是吳大軍師在出謀劃策,甚至連招安這樣的大事也是他在從中推波助瀾。當然吳用也不是壞人,他的原意是帶領梁山泊取得更多的成就,做到青史留名,可是險惡的奸臣不會給他機會去實現理想。所以在看到衆兄弟相繼死去後,吳用心中充滿了愧疚,同時也心灰意冷,最後才上吊自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