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埋葬死者的傳統,特別是那些生前榮華富貴的帝王將領們,死後也把大量金銀珠寶作爲陪葬品帶進陵園,希望繼續享受他們想象中的世界一樣的奢華生活。

比如秦始皇陵就有很多稀世珍寶,截至目前,已出土珍貴文物5萬餘件,其中兵馬俑、銅劍、青銅三腳等文物8件,爲國家級珍寶級文物,它們的價值是無限的,不能高估;

例如,漢高祖劉邦修建了當時漢代都城長安的陵墓,規模極其龐大,隨葬品十分豪華,即使在葬坑裏,也不乏國寶級的“金玉衣”隨葬品;

比如,漢武帝劉鶴曾經用全國稅收的三分之一爲他修建了茂陵,這使得茂陵地下皇宮充滿了寶藏,單從數量上看,這些隨葬品就超過了歷代皇帝的陵墓,包括秦始皇;

比如慈禧太后墓,我們都知道,裏面裝滿了無數珍貴的隨葬品,後來,軍閥孫殿英打開定慈溪地宮後,獲得了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書畫、書籤、刀劍等無數珍貴文物,共安裝了30輛馬車,這只是慈禧陵隨葬品的一部分。

當然,從皇帝和將軍提倡厚葬的那一刻起,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盜墓,盜墓賊覬覦陵墓中珍貴的隨葬品,而且往往膽大包天,無論是帝王將領,還是權貴富貴,他們都是在“挖坑”,這使得歷代帝王將領的陵墓幾乎無一例外地受到盜墓賊的“光顧”,遭到嚴重破壞。

盜墓者在挖掘陵墓後,總是選擇最值錢、最容易攜帶的隨葬品,但是,這裏有一種隨葬品,不僅價值連城,而且便於攜帶,而且從不被盜墓賊帶走。

它是什麼?是“金貴玉”的玉石。

1994年,考古學家在徐州東郊南麓發掘出西漢楚王劉武墓,楚王墓以石刻爲墓室,葬于山中,墓室嵌山100多米,規模巨大,在國內外考古界引起轟動,然而,在考古人員發掘之前,楚王墓已遭盜墓賊搶劫,幾乎全部被洗劫一空,大量隨葬品被盜。

不過,在陵墓裏,還有很多玉器,其中,陵園裏有一件珍貴的玉衣,盜墓賊只偷衣服上的金子,留下玉片。

我們知道玉是一種珍貴的寶石,遠遠超過黃金,而且它的重量更輕,應該是盜墓賊的首選,爲什麼盜墓賊不偷玉呢?它必須從古代的等級制度開始,在古代,從東周開始,玉就不是一種普通的東西,而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它傳遞着君主和大臣的高低等級、高低等級、高低地位的信息,不是說你有錢有時間就可以穿。

以周朝爲例,只有周朝的皇帝才能使用真玉,但並非皇帝之下的所有貴族集團都能使用真玉,以唐代爲例,三級以上的文武官員有佩戴玉帶的權利,盜墓賊偷玉,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賣難,二是使用不方便,二是容易造成死亡,因此,盜墓賊寧願少帶貴重的黃金而不是玉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