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零姐(jialingjie6)原创内容禁止未经许可的转载,转载及合作请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欢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现在就选2020年内娱关键词,那么一定会有“女团”这个词。

从已经成团的《青春有你2》,到高开低走的《创造营2020》,还有未播先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关于女团的话题在今年的热搜榜上从来就没有断过。

不管你是不是看过今年的女团选秀节目,肯定听过虞书欣带火的流行语“哇哦”,也一定被“淡黄色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循环“洗脑”过,还看到过《创造营2020》鹿晗、黄子韬和吴亦凡同框画面。

——节目如火如荼,话题和段子层出不穷,鹅厂和桃厂今年的女团大战“谁赢了”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过,所以,今年的女团选秀算是出圈了吗?

01

婧vs创 为什么婧看起来比创要火?

要直观表现这两档节目谁更火,有个网上流传的段子是,在《青春有你2》决赛夜,创的赞助商“金主”皮下切错号的搞婧↓

虽然从立项之初,这两档节目就开始被比较了,可无论段子怎么调侃,“婧”与“创”之间的battle,很难用直观的数据去表现,原因是两者的“内容进度条”相差甚远,一个已经结束,一个才刚刚“渐入佳境”,很难放在同一纬度去比较。

所以,不如探讨一下两档节目不同的“招式”,以及其背后所展现的两个“大厂”不同的所求。

其实到了今天,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女团选秀的节目并非什么歌唱比赛或者说舞蹈大赛,这跟十几年前的“超女”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的女团选秀节目,本质就是一台真人秀,而“秀”的内容并非选一群外形靓丽气质佳会唱会跳的女孩。

这个“真人秀”,要么是一场荒岛求生游戏,要么是一出偶像成长连续剧。

创选择了前者,婧选择了后者。

《青你2》开宗明义,“不定义女团”。

这其实是婧能成功的第一个点,制作方敏锐地洞察到了女性审美在当下的多元化转变,尤其是近两年Girl Crush(意为:女性之间一种仰慕和喜爱的情感)的风潮,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节目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不拒绝任何类型的练习生。

女粉丝追女团,更多的其实是种自我投射,“你代表了我,我pick了你”,“你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要带着我的梦想走下去”

而当这些粉丝组成了团体,给自己pick的女孩们氪金投票的时候,更多的还有一种“什么样的女性是值得被喜欢的定义权”。

这种关于“定义权”的争论恰恰契合了《青你2》输出的这个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有着众多风格不一的训练生,想要做的是打破长久以来日韩女团审美标准,想要输出的是能代表“中国女团”的多元化的审美表达。

成不成功呢?

歪果仁研究协会做了一期节目,专门读海外观众讨论《青你2》的评论,这其中很多正面评论都来自于对于“不定义女团”这个概念的赞誉。↓

这些围绕着女性多元审美而展开的话题,与现在世界各地处于主流的女性主义潮流产生了共振,婧靠着这个点在海外圈了一大批粉↓

连带着婧妹们公演的《十面埋伏》都把国风舞台变成了一种文化输出,几个视频在油管上的播放量都超过了百万↓

可惜的是,前几期话题度和概念是做出来了,到了后期,这个“不定义”的概念被一直围绕着因刘雨昕跃至第一引起的“短发C位”争议自动被削弱了。

横向对比《创造营2020》将主题思想放到一个“敢”字,倡导的主题是去勇敢寻找梦想这种老生常谈的选秀话题,《青你2》的“不定义”显然更容易投射出不同的女性群像,这让女性观众pick不同的训练生的同时,其实也在完成自我认同。

可如果纵向对比下在《创造101》时期,因为形象与女团格格不入的王菊走红引发的社会命题讨论度,婧的“不定义”命题显然并没有做到破圈层的传播。

如果说在玩概念上婧比创来得“新”的话,那么在赛制的突破上,创显然比婧更有想法。

赛制大换血下,《创造营2020》一上来就是就打破了之前《创造101》“选座位-自我介绍-团队表演-个人评级”的模式,导师更让选手直接就进入了最强舞担和Vocal大PK。

这就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节目最强的选手应该是什么水平。

本意原本是立足“舞台实力”, 这样也确实会让人产生该节目整体选手实力超强的感觉,观众们最先记住的,就是这个节目最优秀的选手。

这就好比把每个女孩都抛在一个荒岛上,只有那个最努力扑腾的女孩,会被所有人看见,并让大家萌发出一种简单的信念,想“救”她。

问题是,这个赛制绕开了101系选秀节目原本最被吐槽的介绍选手和选座位环节,节目是紧凑了,但对选手们的性格挖掘却明显不够。而且新加的后续流程相当复杂,个人训练生battle之后带领团队走到上位圈,其他最差板凳队的又要发起挑战,几位教练称之为团队战,要看她们团队的整体实力。

所以选了半天的最强个人有可能被团队拖累,比如人气选手希林娜依·高,从实力最强的首发位,掉到等级最差的板凳队。

如此画蛇添足,那为何不老老实实的先看团秀再挑个人呢?

而新赛制更大的问题是,《创造营2020》里主题曲表现最好的七人称为“神七”,地位可延续到第一次公演,最差的七人被称为“尾七”,需要争取才能获得第一次公演的资格。

这七个妹妹却是教练团直选出来的,观众的参与感就这样被剥夺了,要知道这原本是鹅厂选秀节目的精髓所在。

与推出新赛制的创相比,婧老老实实用了《创造101》的赛制,而且比起竞技感,整个节目更偏重说【人】的故事。

观众们几乎可以叫出每一个婧妹的名字,应该算得上是《青你2》火的另一个表现了。

怎么做到的?

通过讲故事、塑造人物群像来助推训练生出圈,进而整体带动节目热度。

因为疫情的原因,整个比赛都被拉长了时间,这也给节目采用一周双播的播出方式提供了客观条件。

一周双播,对观众来说基本等同于追剧,节目如何把握好节奏就非常重要了。

婧用两周时间完成初评级部分,意味着在这两周内需要迅速建立起人物的初印象。可面对海量陌生面孔,要如何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心?那就急需一个代表人物。

《青你2》第一期就让虞书欣出圈了:先是“小作精”人设稳固了人设,然后带起流行语“哇哦”,很快霸榜了热搜。

这一步也为婧始终领先话题夯实了基础,建立起人物,特别是这么一个有争议性的人物,好比当年的杨超越,“红黑”体质的选手,简直就是选秀节目的宝藏。虞书欣先行“出圈”之后,后面的故事也跟着能说起来了。

爱奇艺先把她塑造成了一个训练只有1个月的“小作女”,在第一期之后几乎每期都会给她各种反应剪辑,助推了虞书欣的表情包全网“病毒性”扩散。

但这真的是虞书欣吗?各种争议之后,大家对她的期望值并不太高,因而当她秀出还不错的《爱你》舞蹈的时候,观众好感度就来了。这支舞蹈也迅速在抖音和B站出现了大量翻跳。

同理,还有早在开播前,婧各种“料”层出不穷,比如秦牛正威和吴亦凡的绯闻,比如孔雪儿的私生活,还有段小薇P图事件等等,一直被调侃是《青春有瓜》。

这些选手本身就给节目提前收割了一波关注与流量,但是节目开播之后,本欲众嘲的追星女孩们随着“剧情”的展开却真香了。

这就是婧区别于创的最大点,整个比赛节目的叙事结构更像是一部连续剧,有剧情,讲故事。

每一集都会有一个“高光选手”出现,比如卡十的乃万说来这个舞台是为了“脱离舒适区”,然后大家都看到了她变成了半个“导师”;

每一集也会有“反转”,一直被骂是来蹭热度的林小宅,也会被lisa点名表扬↓

每集一个小主题,每一个能被记住名字的选手都有自己的“剧情线”,每一个赛段都有计划地推一位选手出圈。

这种“影视化”的叙事方式,就容易让氪金投票的粉丝们真情实感,随着选手的变化“入戏”,建立情感投射和价值认同。

所以到了决赛成团后,虽然骂得人非常的多,但你没办法否认的是,《青你2》确实给看这个节目的所有粉丝讲了一个足够动人的故事,也让众多的选手能被人记住名字。

02

选手出圈,就是女团出圈了吗?

在这个话题先行的时代,让话题出圈的核心,是引起大众讨论。

从《创造101》中杨超越的“逆袭”开始,两年过去了,她成了团里资源最多的一位,这本身已经证明,观众想看的女团选秀,女团运作已与传统认知产生巨大偏离。

比起唱歌、跳舞和说唱的实力,颜值、人设和家境反而成了关注点。

就连《青你2》的总编剧在接受采访中也承认了他们做的其实是挖掘人物故事:“对真人秀而言,编剧更重要的工作是通过设计赛制,挖掘人物身上的亮点,并且把它放大。”

到了今年,不管是婧还是创,吃瓜群众还学了个新词“皇族”,特指那些经纪公司实力强大,但远不值得这么多镜头和话题度的选手。

这些选手的存在,就更让一些实力强,但是镜头少一些的成员的粉丝更加愿意为此爆肝投票,这种“妈妈必须让你有镜头,送你出道”的心态也很有意思,一方面依旧是传统的偶像养成游戏,另一方面则是有种见证偶像成长的快感,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代入感。

所以,话题度决定了女团选秀的一切。

《创造营2020》在两期立足“实力”,话题度不够之后,也开始了“亡羊补牢”,输出了敢说女王陈卓璇,这句“是我站得不够高吗?”,随着她带点不羁的微笑,火速成了一个网络热梗。

就连鹿晗露出一脸惊恐的表情,都变成了最新的表情包。

鹅确实要感谢陈卓璇,“创造营”默默无闻播了这么长时间,现在终于靠“是我站得还不够高吗?”火了一把。

所以,在两档热闹的偶像选秀综艺背后,总有观众提出一样的问题:这是选女团吗?还是选综艺咖?

其实从制作方来说,不管是鹅还是桃,都背负着话题“出圈”压力,毕竟,只有“出圈”,才能有底气谈论下一步的全产业链IP变现。

对于选手们来说,一些奇葩出位的表现,也许比默默无闻只表现实力更利于获得镜头,而一个“偶像”要在选秀节目里出道,镜头和剪辑是至关重要的。

但真正想要看到内地选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女团的观众们来说,看到的却是近两年来“成团即巅峰”的魔咒。

就好像Yamy在纪录片《女团》里说“出道和没出道好像是一样的,仅仅就是办了一个发布会。”

就连一些选手的家长,都早摸清国内女团选秀的背后运作本质,很多时候是等榨干选手们最后一点话题价值后,再把她们踢出这场游戏。

毕竟现在的女团选秀,早已变成资本的博弈,更多的,只是热点话题、剧本和资本的讨论。

等到女团出道之后的运作也一清二楚:出道,拍戏、上综艺,赚快钱。等这批选手的流量差不多了,再选一批新的选手出道。

更加让人觉得讽刺的是,《青你2》和《创造营》两档选秀节目,都比不过一个未播先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

2018年是内地偶像元年,但2018年后,女团选秀的梦想、励志也逐渐淡去。

03

内地女团的梦想有多远?

AKS总裁(AKB48幕后老板)曾经在接受采访中一针见血地总结了“偶像”是什么:有人问偶像是什么?表演很好就是偶像?并不是这样的。粉丝依赖这位偶像,能共有梦想,能给予粉丝梦想的同感,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但是“偶像”这个词并非等于排斥了“实力”这个词。

日本AKB48为什么总是被当成女团制造里的典型来讨论?就是因为她们把给予偶像和粉丝“梦想”的故事说得太好了。

经典例子是AKB剧场距离东京巨蛋有1830米,因而AKB组合从建立伊始就定下了“东蛋开演唱会的1830米梦想”,所有成员以及她们的粉丝都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然后所有参与这个梦想的人靠着一步步提升实力,终于在7年之后在东京巨蛋开了8万人演唱会,成为国民级组合。

这是一个偶像和粉丝共同书写的励志故事。

而隔壁的韩国呢?他们的行业共识和民间舆论也是一致的,选秀节目就是追梦,追梦就是要输出一种能量,才能让整个行业有良性循环,靠着这个良性循环和源源不断的练习生输入,才有了韩国偶像的“韩流”文化输出。

这就是中国女团所处的残酷现实,没有像日韩专业化的运作模式,这些女孩从培训到之后的出道、宣发和未来规划,都是不成熟的未知。

而本该是最输出强价值观,以期出圈的女团,却靠群嘲以及话题热度频繁出现在热搜榜单里,才能实现知名度的拓展,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可以想见,用话题出圈造女团,这不是第一次,也自然不会是最后一次。

马上要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真的能创造出一个30+女团吗?节目组和观众们都心知肚明大家想看的到底是什么。

最后的最后,希望集美们手指头能动起来:点击文末的在看,或者星标加零姐,这样小姐姐才知道自己站的是否足够高了,是否被更多人看见我们的推送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