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週刊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北京盛大開幕,各部委單位相關領導、企業代表與各界嘉賓近300人蔘加活動。社投盟主席馬蔚華受邀出席演講,並獲頒“2019年度責任人物”榮譽,原國務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爲其頒獎。

正文總共1445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陳至立(左)、馬蔚華(右)

頒獎詞:他是“招行教父”,掛帥15年,締造了國內商業銀行的奇蹟;他是“可持續發展金融”的佈道者,將金融工具、商業方法引入促進可持續發展議程,爲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奔走在金融創新前沿。

馬蔚華在演講中提到,近二十年來,科技革命、金融創新、資本市場和全球化推動,全球經濟得以快速增長,全球財富迅速積聚。全球財富實現指數級增長的同時,世界各國在減少貧困、普及初等教育、促進兩性平等、降低兒童死亡率、改善衛生保健、保護環境等方面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在經濟增長和財富積聚的同時,可持續發展出現“隱憂”,如環境的惡化、相對貧困的增加、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增多等等,反過來影響了全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爲了應對全球問題,聯合國制定了一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計劃,包括17 個待全球實現的目標。據保守估計,單是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每年就需要 3.9 萬億美元的資金支持,而目前公共和私人部門,包括公益捐贈,每年在相關領域的資金投入僅爲1.4 萬億美元,還存在 2.5 萬億美元的缺口。

這麼大的缺口怎麼解決?僅僅依靠政府投入和傳統的公益慈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就有了影響力投資等可持續發展金融手段產生。

今年,社投盟與中證指數、博時基金合作,剛剛在上交所掛牌了“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從滬深300成分股中選取了 100支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價值高的公司,領跑A股所有主流指數,包括滬深300、上證綜指等。並擬發佈與指數相掛鉤的可持續發展100ETF基金產品。這個可持續發展100ETF,在中國屬於首創,獲得了國際組織、金融機構的高度認可。

今年6月,馬蔚華在紐約參加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成立儀式,全球共10位委員,旨在推動影響力管理與評估、爲可持續發展投資提供資訊支持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投資在全球的發展。

9月,又再次赴美,與全球行業領袖共同探討,大家一致認爲,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應加強國際協同合作,推動公共資金和私有資金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將持續關注和鼎力支持可持續發展100ETF基金的募集發行。

此外,獲得“2019年度責任人物”榮譽的,還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簡稱“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今年9月,社投盟與北大國發院、博時基金作爲種子發起單位聯合發起了“可持續發展金融創新實驗”項目,該項目旨在北大國發院內開設可持續發展金融創新實驗共創平臺,探索可持續發展金融的中國模式,發揮金融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及推動高質量發展當中的引導性作用。

從左至右:馬蔚華、陳至立、姚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