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rw

巨大的SS-N-19“花崗岩”導彈吊裝之中

“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前身“瓦良格”號,整體設計特點上具備顯著的蘇俄海軍“載機巡洋艦”的風格。在計劃上,該艦將配備固定翼戰鬥機的同時,也裝備了12枚SS-N-19“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在內的諸多武器裝備。SS-N-19導彈作爲蘇聯末期的頂尖超音速反艦導彈,其獨特設計使得其能夠以2.5馬赫速度突破當時的美軍航母戰鬥羣的防禦圈,一枚命中即可讓航母失去戰鬥力。那麼爲什麼在“遼寧”號改裝過程之中導彈發射器被拆除?真相讓人意外。

1143.5級重型航空巡洋艦行的12聯裝SS-N-19導彈發射井

“瓦良格”所屬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在蘇俄海軍的研發建造計劃之中被命名爲1143.5級重型航空巡洋艦。該級艦採用全通甲板滑躍起飛的設計,但是整體設計定位同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存在較大的不同——與美國海軍注重航母戰鬥羣注重形成以艦載機部隊爲核心的作戰能力的思路相比,1143.5級重型航空巡洋艦自身在SS-N-19反艦導彈的支持下已經具備了極強的對海作戰能力,其裝備的艦載機同時強化了該級艦的防空能力。

蘇俄風格的航母中艦載航空兵將主要承擔防空任務

SS-N-19“花崗岩”導彈作爲1143.5級重型巡洋艦的核心反艦火力,其在設計上具備SS-N-12“玄武岩”反艦導彈的一些特點,諸如先進的彈載計算機和彈載雷達也均在SS-N-19“花崗岩”導彈上有所裝備。作爲一款針對敵方航母和大型水面艦艇的主戰裝備,SS-N-19“花崗岩”的射程達到了550公里,理論上具備在美軍航母防禦圈外齊射導彈以飽和攻擊戰術消滅美軍航母戰鬥羣的能力。

搭載巨型反艦導彈是俄羅斯艦船的傳統

蘇聯海軍爲了使得SS-N-19“花崗岩”能夠發揮自己的性能極限,專門爲其建立了攻擊目標數據庫,將美海軍的主要艦艇的參數進行了分析結構,使得SS-N-19能夠在發射後以最佳的攻擊路徑和彈羣編隊強行撕開美航母戰鬥羣的防禦圈命中航空母艦。而作爲發揮射程極限的關鍵一環,蘇聯海洋監視衛星的情報保障是SS-N-19發揮戰鬥力的核心保障。

“砸穿”美航母戰鬥羣防禦圈需要諸多支持

在SS-N-19“花崗岩”的攻擊過程之中,海洋監視衛星將持續爲搭載該彈的1143.5級重型航空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提供目標參數,保障蘇聯海軍編隊能夠在距離美軍航母戰鬥羣450-500公里的距離上實施飽和攻擊戰術。

艦隊航母的定位使得“遼寧”號不需要自己搭載重型反艦導彈

然而,對於蘇聯而言,其天基對海監視平臺的列裝起始於1974年,成熟化則在1988年之後,此時已經接近蘇聯國運的末期。在1991年,俄羅斯方面可用的對海監視衛星數量不足6顆,無法維持對於來襲美軍航母編隊的持續有效跟蹤。而對於中國而言,也面臨着類似的問題,SS-N-19類似的遠程導彈的設計在2005年後已經出現落後,其對於天基信息的高度依賴使得其實際上很難發揮理論上的最大射程,那麼對於這樣一款技術落後且資源需求量過大的裝備而言,拆除淘汰就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