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搜索張三丰,我們會發現百度百科上有張三丰出生的年代卻沒有死亡的年代。這也很正常,張三丰是個可以和少林達摩祖師相提並論的人物,而且他是本土道教的代表人物,關於他的傳說很多,而且這個人很長壽,不知道他死於何年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從百度百科上的描述,我們基本上可以發現張三丰和少林寺沒什麼關係。甚至張三丰還發過官,在中年的時候纔出家修道的,而且即使是元朝統治者也對張三丰尊崇有加,像《倚天屠龍記》裏面,趙敏率衆大鬧武當那種橋段應該是不會出現的。

俠客君上面所講的畢竟是百度百科上的內容,有些是歷史記載,當然也會有歷史傳說,小說裏的描寫是不能和這些相提並論的。比如,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先生就把張三丰寫的和少林寺關係匪淺,不僅出身少林,更因爲天資聰穎什麼武功一看就會,又無意中學成了九陽神功,被少林衆僧追殺,成了少林棄徒。甚至在張三丰建立武當多年之後,少林還是對張三丰的出身耿耿於懷,不放棄任何機會打壓,乃至後來張三丰帶着身受玄冥神掌內傷的張無忌上少林求醫時,少林竟見死不救。這還是慈悲爲懷的佛家宗派嗎?金庸先生曾在描述中直言少林心胸狹窄:

“少林四大僧之中,空見慈悲爲懷,可惜逝世最早;空聞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空性渾渾噩噩,天真爛漫,不通世務;空智卻氣量褊隘,常覺張三丰在少林寺偷學了不少武功去,反而使武當派的名望然有凌駕少林派之勢,向來心中不忿。”

話說,金庸先生爲何要把張三丰寫成是少林棄徒呢?其實我們看看《倚天屠龍記》對武林各大門派整體的描寫也就明白了,在這部小說裏的這些名門正派很多都是沽名吊譽、假仁假義之輩。

小說開場,崑崙三聖何足道挑戰少林寺,一人一劍打得少林十分狼狽,最後是靠着覺遠和張三丰才扳回了面子。然而少林衆僧是如何對待爲少林立下大功的覺遠大師和張三丰的,大部分人都因爲一件陳年舊事不僅不褒揚這兩位記名弟子,反而要治他們私學武功的罪,要廢掉他們的武功。只有一位無色大師心存慈悲,指點了張三丰一條生路。事實上,少林在這件事情之後,也受了覺遠大師的恩惠,多了一門少林九陽功。但是少林對其他的一概不顧,只對張三丰少林棄徒的身份創下武當派對少林武林第一派的地位造成了威脅耿耿於懷。

這就是《倚天屠龍記》中的武林泰山北斗少林寺。至於其他門派就更加不堪,恩將仇報、栽贓嫁禍的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在蝴蝶谷中,張無忌救下了簡捷、薛公遠等人的性命,他們是怎麼對張無忌的呢?飢火難耐時,居然要喫張無忌和楊不悔的肉,他們這麼做除去餓得慌了還有一層意思,是因爲張無忌看到了他們在蝴蝶谷中的醜態,怕傳到江湖中被人恥笑,殺人滅口自然是最好的辦法。簡捷和薛公遠,都出身於後來圍攻光明頂的六大派,一個是華山派的一個是崆峒派的,兩位名門正派弟子就是這個調調。

華山派的掌門人鮮于通則更了不得,曾經到苗疆尋蠱,勾引苗家女子,得手後立刻始亂終棄,在蠱毒發作時被蝶谷醫仙胡青牛所救。鮮于通又故計重施,勾引了胡青牛的妹妹胡青羊,卻爲了爭奪華山派掌門再一次始亂終棄,胡青羊羞愧自盡造成一屍兩命,胡青牛因此發誓再不救治教外人,得了個“見死不救”的名號。除此之外,鮮于通爲了穩當地當上掌門,還害了自己的師兄,栽贓嫁禍給明教。鮮于通這個人也生得文雅,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可以說是另一個“君子劍”。考慮到成書順序,金庸先生可能就是用了昔日塑造的鮮于通這個人物形象,再往深了寫變成了君子劍嶽不羣!

這就是華山派。還有崑崙派掌門何太沖,爲了掌門之位娶了比自己大且自己也不喜歡的師姐,當上掌門之後就嫌棄師姐年紀大,娶了多房妾室,卻對徒弟的婚事橫加干預,這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而何太沖也和簡捷、薛公遠一樣恩將仇報,張無忌不計前嫌妙手救治了他最愛的小妾,他最後居然也一路追殺。若不是張無忌是主角,有主角光環加身,不知道都死了多少回了!

連掌門人都是如此,手下弟子的人品如何就可想而知。

看到小說中這些名門正派的行徑,我們可以發現像少林和尚那樣宥於門派而見死不救,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所以,小說把張三丰描寫成少林棄徒,然後再寫少林的門戶之見,可以說是和小說中名門正派的整體形象描寫是一致的,實在是辛辣的諷刺!

諸君以爲何如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