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稱之爲“俠侶”,其實我們看小說去除“俠”字,這麼一部小說完全是一部旨在談情的作品。

黃蓉對郭靖的不離不棄,李莫愁因情生恨地濫殺無辜,程英、陸無雙這一對姐妹花以及公孫綠萼、郭襄她們“一見楊過誤終身”,甚至周伯通和瑛姑的老樹開花等等,無一不是在寫情。

然而這部小說裏,兩個配角的感情卻令人深思,正是俠客君今天所寫的武氏兄弟。在以前的一些文章裏,俠客君談過他們的人品、他們的武功甚至他們的資質和努力,這篇文章裏就稍微聊一聊他們的感情故事。

武氏兄弟可能會成爲我們某些人眼裏薄情的代表,因爲他們曾在襄陽爲了郭芙手足相殘,但是離開襄陽之後也沒過多久,他們就不再留戀郭芙了,而是移情別戀,一個愛上了完顏萍、一個愛上了耶律燕,讓完顏萍和耶律燕這兩個本來有可能成爲姑嫂的女孩子成了兩妯娌。在小說中,當黃蓉看到武氏兄弟和完顏萍、耶律燕投緣時,竟然也在想暗笑武氏兄弟的薄情。原話是這麼說的:

“黃蓉心中暗笑:‘好啊,又是一對!沒幾日之前,兩兄弟爲了芙兒拼命,兄弟之情也不顧了,這時另行見到了美貌姑娘,一轉眼便把從前之事忘得乾乾淨淨。’突然間想到郭靖,心下不禁自傲,靖哥哥對自己一片真心,當真是富貴不奪,艱險不負,眼前的少年人有誰能比得上?跟着又想到了楊過,覺得他和小龍女的情愛身份不稱,倫常有乖,然而這份生死不渝的堅貞,卻也令人可敬可佩。”

黃蓉覺得武氏兄弟這樣的少年人比郭靖和楊過萬萬不如,因爲郭靖對她一片真心,而楊過對小龍女也是生死不渝,這武氏兄弟在感情上與這兩位相比實在是差得太遠了。黃蓉也是金庸先生筆下人物,金庸先生讓黃蓉產生這種想法,然後馬上就寫出了武氏兄弟會移情的真正原因,顯示出了極大的反差。

金庸先生是這麼說的:

“武氏兄弟和郭芙同在桃花島上自幼一齊長大,一來島上並無別個妙齡女子,二來日久自然情生,若要兩兄弟不對郭芙鍾情,反而不合情理了。後來忽然得知郭芙對自己原來絕無情意,自是心灰意懶,只道此生做人再無半點樂趣,那知不久遇到了耶律燕和完顏萍,竟爾分別和兩兄弟頗爲投緣。這時二武與郭芙重會,心中暗地稱量,當真是情人眼裏出西施,只覺自己的意中人非但並無不及郭芙之處,反而頗有勝過。一個心道:‘耶律姑娘豪爽和氣,那象你這般捏捏扭扭,盡是小心眼兒?’另一個心道:‘完顏姑娘楚楚可憐,多溫柔斯文,爭似你每日裏便是叫人嘔氣受罪?’。”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從感情經歷上來講,武氏兄弟和郭靖、楊過相比較顯然是少的多。楊過是《神鵰俠侶》的男主自不必說,真的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整部小說裏少有不喜歡楊過的,我們也在小說裏看到楊過撩了不少美女;郭靖雖然個性木訥、不善言辭,但是在《射鵰英雄傳》中也有過幾段感情經歷,比如他和華箏公主的婚約,再如在連載版裏他和捕蛇女秦南琴之前的一段緣份,雖然郭靖也是眼裏只有黃蓉,但說到底郭靖還算見過幾個美女的。

但反觀俠客君今天要講的這兩兄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前面那麼長一段時間裏,身邊就只有一個郭芙。如果郭芙是個醜女,或者長得不怎麼樣,那自然就不說了,偏偏郭芙遺傳了她母親黃蓉的美麗因子,也長得非常漂亮,武氏兄弟和郭芙一起長大,正如金庸先生所說,他們要是不對郭芙鍾情,那倒顯得不正常了。

當武氏兄弟離開襄陽,與完顏萍、耶律燕相遇之後,這個情況就不一樣了。郭芙雖然和武氏兄弟一起長大,所謂青梅竹馬,但是除了長得漂亮之外,可以說沒什麼太明顯的優點,而且在和武氏兄弟相處的過程中,讓武氏兄弟生矛盾的可能會比較多一點。所以,再加上武氏兄弟和完顏萍、耶律燕相遇時恐怕正是感情很受傷的時候,又較爲投緣,這一對兄弟不移情別戀倒也顯得奇怪了。

其實郭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武氏兄弟在身邊的時候,郭芙總覺得哥哥有哥哥的好、弟弟又有弟弟的強,難以決斷,楊過都還拿這個事情調笑過郭芙,但再次相遇時,郭芙也移情別戀耶律齊了。其實這些都算不得他們薄情,只不過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的身邊都只有對方,那種感情恐怕更加像是一種親人的感情,並非他們所認爲的愛情!當經歷更多了以後,纔會真正瞭解自己更愛某一個。

郭靖在遇上黃蓉之前,不也是在對華箏的感情上很懵懂嗎?楊過如果不是在出古墓和小龍女分開的那段時間經歷過一些事情,又怎麼能那樣確定小龍女就是自己心中所愛呢!

諸君以爲何如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