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韓國獲柯爾特許可造M16,卻不能出口?一仿製品反而挑戰美帝市場

《實尾島》圖片

60年代之前,韓國的武器要麼是從美國進口現成,要麼就是通過外國提供(這裏所謂的“外國提供”,指的是冷戰期間,從戰場上收繳的武器。在韓國電影《實尾島》中,韓國士兵拿到的是蘇式AK,這點並不是胡編的,因爲當時這支部隊在敵後工作,的確有可能收繳到蘇軍武器)。

左一:朴正熙

60年代末,韓國總統朴正熙想要在建立獨立的軍火工業,以保證韓國熱武器能自給自足,於是在國內加緊生產專屬武器。

但同時這又出現一個問題,韓國想要生產武器,需要美國公司許可纔行。在多方聯繫之後,最終柯爾特答應了韓國的請求,並將M16的設計許可給了韓國的兵工廠。

M1 Garands

韓國在製造韓式M16之前,採用的武器是M1 Garands。到了1971年,韓美簽署“步槍聯合生產諒解備忘錄”之後,總共生產了1166000支韓式M16。生產該武器的公司是韓國的大宇公司,該武器一直到1984年才終止生產。

(標有韓文的“韓式M16”)

柯爾特公司雖然給予韓國許可製造M16,但在合同中有個一個約定,韓國不能將“韓式M16”外售。柯爾特公司這麼做倒是也沒毛病,畢竟“韓式M16”“M16”實際上就是一種東西,韓國要是將這把武器外售,就等同於柯爾特公司自己弄了一個競爭對手去買自己的產品。

K2

這條約定倒是沒有問題,但韓方明顯不滿足於僅僅只是完成內銷,於是韓方做了一個偷樑換柱的手段,研發了一款名爲“K2”的突擊步槍。

既然是研發,爲何說K2是偷樑換柱?因爲1971年簽署得到設計圖之後,1972年韓國國防工程師就開始執行所謂的“XB步槍計劃”,生產的正是“K2”。而明眼人可以從K2上找到很多其他槍械的影子,AR-15中斷與復位的精密性、M16的內核以及AK的一些優點。(這裏也就解釋了上面《實尾島》AK的作用,被解析之後用到了新槍上)

K2是一把很成功的“仿製品”,這不僅是它的改造讓柯爾特公司挑不出毛病得以出口,同時也是這把槍,的確有挑戰其他槍械的實力。

K2在80年代的定價爲339.95美元,它的性能優於柯爾特SP1,但價格卻僅與Ruger Mini-14相當。高性能低價,令K2在生產之後一直有售往美國。

直到總統喬治·H·W·布什發佈禁令爲止。

(當時被下禁令的韓國武器)

94年的武器禁令以及進口禁令扼殺了大宇公司,這導致該公司在2003年無奈倒閉。而造成這一切的因素,實際上是美國資本主義操持的結果!一旦出現能挑釁美帝權威的存在,資本主義慣用的套路,相信該懂的都能懂。

從50年前開始,韓國就想要擺脫槍械進口,最差也要希望做到自給自足。但實際上,2006年到2018年之間,韓國從海外進口的武器耗資45.7萬億韓元(約2725億元RMB),其中來自美國的高達78%。

雖然武器製造不算理想,但相比鄰居日本,韓國卻勝過太多太多太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