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580-643),字玄成,鉅鹿下曲陽(今河北省晉縣)人(魏微籍貫,《舊唐書》本傳作鉅鹿曲城人:《新唐書》本傳作魏州曲城人,但兩《唐書》的《地理志》中,鉅鹿、魏州均無曲城。《北史魏長賢傳》載魏長賢爲鉅鹿下曲陽人。魏長賢爲魏微之父,散定魏徴爲鉅鹿下曲陽人)。出身於小官吏家庭,但因幼年喪父,家境較爲清寒。隋末參加李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後投唐軸佐唐太宗,直言敢諫。官至左光祿大夫,進封鄭國公,爲唐初有名的政治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

鑑於隋王朝覆滅的歷史數訓,魏徽上書唐太宗,反對“驅天下以從欲,萬物而自奉”的竭澤而漁的政策,要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幫以儉”(《貞觀政要君道》)。他認爲經過隋末社會的動亂,國家剛剛安定,基礎很不穩固,如果過分勞民傷財加重賦稅,那就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因此,魏徽主張輕徭濛。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朝堂之上的魏徵是唐朝的肱骨之臣,可下了朝的魏徵還是一位詩人。《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述懷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成軒2。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權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鬱迂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的。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元六一八年,唐高祖李淵稱帝,但太行山以東還有李密的部不肯降唐。魏微“自請安輯山東”,以唐王朝使者的身份,東出關去安撫、動降,寫下這首政治抒情詩。通過回億昔日投筆從戒的往事,着重表明自已不畏險阻,要以實際行動安撫山東,以報答唐高祖知過之思的情懷。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魏徵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有名的能言善辯的諫言之臣,想不到的是他還是寫詩的人才。因爲他的《諫太宗十思疏》實在是太讓人上頭了,自從他的這篇文章現世,不僅是當時的唐太宗就連之後的王朝也都以此作爲警醒,所以相比魏徵作的詩,還是他的奏章更有名氣,因而魏徵的詩作流傳下來的也不多。但無論是作爲詩人,還是作爲諫臣魏徵都是一名合格的臣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