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辽宁阜新市城区3公里处,有个废弃的“大坑”,这就是海州露天矿。这个煤矿是一五期间我国151个大型重点项目之一,自1953年7月1日建成投产,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煤炭,曾是是亚州最大煤矿之一,到2005年因煤炭枯竭而破产关闭,一共生产了52年。

海洲露天煤矿的总长近4公里、宽度达2公里。它的垂直深度达320米,也就是-海拨175米,这是中国大陆最低的地方。现在海州露天矿是亚洲第一大废弃露天煤矿,也是世界第一大人工废弃矿坑了。(书影拍摄写作)

据资料记载,海州露天矿从建成投产到关闭,在这52年间,累计生产煤炭2.44亿吨,完成工业产值达96.98亿元,上缴的利税33.45亿元。它还为全国11个省市136家企事业单位培训输送了383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早些年国家很多新建煤矿都有阜新输出的技术影子。

而海州露天矿最引以为荣的是这个大电镐,是1952年前苏联援助的,曾经有过19台,它不仅为海州矿挖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登上了五元人民币和发行的邮票,成为那个时代的工业形象与国家精神的代表,也是海州矿的存在标识。

海州露天矿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它有28个界平盘和8个作业平盘,当年的主要运力是蒸汽机车,繁忙时,几十台机车,几千名工人昼夜不停的工作,白天热火朝天,晚上灯火通明。在矿山公园展示的火车头旁遇到一个退休工人,他说当年是巡线工,他讲海州露天矿是苏联人设计的,生产年限是100年,他得意说“我们只用一半时间,50年就干完了。”

没想到边上一个小伙子听完不理解:“你们那么着急干为什么?怎就不知道给后代留一点煤呢,整的现在煤矿都倒闭了,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了。”老人一下子也说不出话来了,只是说“我们当年拼命干活儿,你们现在人不理解,那时讲的是无私奉献。”(书影拍摄写作)

海州露天矿边上现在是矿山公园,其中最高大的建筑是这座“海州矿精神纪念碑”,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大庆精神,想起了铁人王进喜那句名言:“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现在这句活还有多少人能理解认同呢?在阜新这座煤电之城,有多少人拼命工作过,何止是少活了20年呢?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查了一下海州矿的资料:海州露天矿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由苏联列宁格勒矿山设计院设计。设计年产能300万吨。如果按这个设计产能生产,2.44亿吨煤炭可以生产81.3年。结果我们不要命的父辈,提前30年就给干完了。

海州露天矿的破产,直接留下一个污染严重大坑,这里残煤与煤矸石的复燃,会散发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大,也是对阜新人造成伤害。而在矿坑周边还堆积形成了一座高120多米、堆积量近10亿立方米、占地14.8平方公里的矸石山,占地又污染环境。有资料说在2008年的检测中,海州露天矿周围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达到了28吨。

过去,海州露天矿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而现在,为了治理这巨大的城市“伤疤”,从2004年至2017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达7.47亿元,其中国家和省投入各类资金5.6亿元,阜新市配套资金1.87亿,这对不富裕地方而言,已经成为巨大的负担,振兴阜新经济何其难啊。对此,你怎么看呢?(书影拍摄写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