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蜀漢將領馬謖因爲自己的重大失誤,導致關鍵要塞街亭失守,被上級諸葛亮軍法處置,就地問斬。

1792年之後,阿里的少帥蔣凡因爲個人事務處理失當,導致公司也被牽連。而阿里對於蔣凡的處理結果,也在日前公佈,不過單純從處理結果來看,還是比較輕的。

少帥在阿里的實權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影響,這讓之前阿里最高層要“揮淚斬馬謖”的猜測落空了。這其實出乎很多人的預料,此前有不少科技自媒體和喫瓜羣衆分析阿里將可能對蔣凡痛下狠手,但是最終蔣凡涉險過關。

那麼爲什麼馬謖被斬首以正軍法,而蔣凡卻得以“自罰三杯”,涉險過關呢?下面從三個主要維度來說說導致兩人不同結局的原因。

戰場搏殺,實力爲先

這裏面最核心的差異,其實很簡單,那就兩人實力的差異,馬謖被殺是自己紙上談兵、言過其實的下場,而少帥蔣凡能夠涉險過關,很大程度上憑藉的是自己的實力。

無論是馬謖當年隨諸葛亮討伐魏國、征戰於戰場,還是蔣凡跟隨馬雲、張勇等前輩與京東、拼多多等競品搏殺於商場,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在這一點上,馬謖和蔣凡的對比高下立判,馬謖擅長紙上談兵,言過其實,蔣凡擅長死磕強敵,提振流量。馬謖因爲自己的戰略失誤,導致空談誤國的結果。而蔣凡則自從進入阿里以來,就一直以先鋒的姿態,不斷地爲阿里攻城略地。

我們對比一下馬謖在蜀國和蔣凡在阿里的不同經歷,就一目瞭然了。

馬謖自從跟隨劉備入蜀之後,一直擔任地方官,這也算是爲蜀漢政權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這一點上和蔣凡剛進阿里的時候倒是頗有類似。

但是實力的差距是很容易看出來的,隨着兩人在所在集團的時間變長之後,馬謖的相對平庸和蔣凡的出色就有了對比。

蔣凡在加入阿里之後,開始階段重點負責了淘寶業務,憑藉自己的出色能力,完成了淘寶的無線化,並憑藉手機淘寶等產品的亮眼成績,使得阿里在移動時代得以繼續穩坐這個互聯網界頂尖巨頭的位置。

而我們看看馬謖,在蜀國除了當地方官之外,還爲蜀漢政權貢獻了什麼亮眼的成績?總的來看,除了在平定南中之戰上面的出謀劃策和成功暫時搞掉司馬懿這兩件功勳,其他的和魏延等人相比,差距太大了。

而且諸葛亮平定南蠻之亂所用的欲擒故縱之計,即使馬謖不說,諸葛亮也大概率會採取此計,因此馬謖真正值得稱頌的功績也就只有利用擒賊擒王之計,促使魏國暫時撤掉司馬懿這一件事。

兩人一比,差距真是不小。馬謖只會誇下海口,還立下軍令狀,諸葛亮只能揮淚斬馬謖。蔣凡爲阿里斬獲流量,對抗京東、拼多多,戰績不俗。結果不同,其實很正常。馬謖被斬首,恰恰是他沒有幫蜀攻城略地的實力,而蔣凡得以倖免,最大的憑藉就是自己能幫阿里在電商領域打硬仗的實力。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前面講到兩個人的的實力差距,這個是重要原因。在這個上面衍生出來的可替代性成本問題,也是導致兩人結局不同的關鍵因素。想要成爲軍中不可或缺的統帥,必須具備自己難以被他人輕易替代的能力。

馬謖一介文職軍官,放眼諸葛亮身邊,可以取代馬謖,或者說能力不遜於馬謖之人不止一個。楊儀、蔣琬、費禕等人皆是蜀漢英才,更不要說還有綜合實力遠超馬謖的魏延等良將。

更何況街亭一戰,完全證明了馬謖的無能,斬首馬謖,對於蜀漢政權來說,實質性損失很小,

所以馬謖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

蔣凡就不一樣了,看看現在電商領域三巨頭戰事正酣的激烈景象,拼多多咄咄逼人,與阿里展開全方位的搏殺,京東也利用京喜殺入下沉市場,阿里的壓力不小。

這個時候撤下蔣凡,豈不是便宜了拼多多和京東,雖然馬雲的麾下可謂謀士如雲、武將如雨,但是能真正取代蔣凡,且不會對阿里的生意產生明顯影響的人選,好像真的是很難找。

畢竟年紀輕輕就能手握淘寶、天貓、阿里媽媽這阿里的三大重要命脈,少帥想必真的是難得的帥才,否則阿里大概率不會讓他“自罰三杯”了事。

想想在街亭擊敗馬謖的魏國大將張郃,也曾在漢中被蜀將屢屢擊敗,曾經兵敗之後,落魄到只剩下十幾個人,被自己的上級曹洪喝斬。當時謀士郭淮勸曹洪說: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張郃雖然有罪,乃魏王所深愛者也,不可便誅。可再與五千兵徑取葭萌關,牽動其各處之兵,漢中自安矣。如不成功,二罪俱罰。”

估計阿里也是這麼想的,畢竟蔣凡這種帥才難得,怎麼能隨便拿掉,先讓蔣凡繼續統管之前的業務,看看他能不能有力地狙擊拼多多和京東,如果能繼續之前的漂亮成績,那麼就讓蔣凡將功折罪。再說618馬上就要到來,臨陣換將可是用兵大忌。

值得一提的是,張郃當年帶兵去攻打葭萌關又被黃忠擊敗,上級曹洪又要降罪,郭淮再次勸諫稱:“張郃被迫,必投西蜀;今可遣將助之,就如監臨,使不生外心。

對於阿里來說也是一樣,如果真的徹底和蔣凡決裂,或者是把蔣凡逼急了。那麼蔣凡如果出去單幹,或者是和京東、拼多多聯手,相信這樣對阿里造成的威脅更大。

可見蔣凡因爲自身特殊的本事和位置,讓阿里徹底換掉他的成本太高,再加上強敵環伺,阿里也要考慮蔣凡可能投奔競爭對手所帶來的麻煩,這些也都是蔣凡這次得以涉險過關的重要因素。

錯皆是錯,本質存異

人們之所以猜測阿里最高層會“揮淚斬馬謖”,最大的判斷根據就是蔣凡犯了巨大的錯誤,這一點和馬謖拒諫失街亭一樣。

既然都犯了錯誤,那麼馬謖被斬首以正軍法,蔣凡何以“自罰三杯”了事,阿里這種巨頭都有企業價值觀,而且會強調員工,特別是高管個人聲譽的重要性。既然如此,蔣凡的事情難道沒有問題嗎?不應該接受企業的懲戒嗎?

蔣凡的行爲一定是違背了阿里在這方面的規定,而且阿里的處罰公告上也是寫的明明白白。不過他犯的錯和馬謖犯的錯,區別還是挺大的。

馬謖立的是軍令狀,衆所周知軍中無戲言。另外馬謖的失誤不是小的戰敗,而是關係整場戰役全局的戰略性挫敗。而且馬謖還把諸葛亮的建議當成耳旁風,對於部下的正確意見也是拒不採納。

所以無論是從維護軍法權威的角度,還是從嚴明獎懲的實際操作來說,馬謖都必須死,更不要說不殺馬謖,難以服衆,也難以給北伐的失敗一個合理的解釋。

再看蔣凡,嚴格來說是屬於個人的私事,儘管對於阿里來說存在事實上的負面影響,但是並非不可饒恕的錯誤。畢竟這種私生活的問題,和貪污受賄、中飽私囊、泄露商業機密等職務犯罪有着本質不同。

馬謖觸犯軍法,蔣凡搞砸家事。除了軍法不可踐踏,家庭問題尚可容忍的差異之外。蔣凡能夠涉險過關,還和外界對於這件事的容忍度相對不低有關。

君不見娛樂圈等圈層有不少知名人士被曝光個人生活的問題之後,成功地迴歸公衆視線,並繼續佔據高位之人啊。

所以蔣凡的錯誤其實是有改過自新的機會的,這也是阿里敢於讓蔣凡“自罰三杯”,而沒有采取連根拔起的狠招,就是因爲阿里覺得,時間會讓人們逐漸淡忘蔣凡這個商界奇才犯的一點小錯誤。

時代不同了,但社會運行的法則中,一些弱肉強食的博弈規律卻沒有本質的變化,馬謖如果有蔣凡的本事,大概率死不了,蔣凡如果只是一個言過其實的空談總裁,那麼也很可能沒法順利涉險過關,更不會年紀輕輕就當上阿里少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