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黃河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硯齊名,並稱中國四大名硯。其中澄泥硯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曆史。而它最特殊之處,就是它是唯一以泥土爲原料製作的。真正的澄泥硯發墨利毫、溫潤細膩,就連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和乾隆皇帝都對它讚不絕口,歷朝歷代更是深得文人墨客的喜愛。

然而,隨着歲月的更替,時代的變遷,古澄泥硯的製作工藝近乎失傳。好在孟州化工鎮橫山村李氏家族,經過四代人一百多年的殫精竭慮,苦苦探索,反覆試驗,終於製成了與古硯相媲美的黃河澄泥硯。

據說早在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一個叫做李天爲的年輕人在抄寫醫方時,失手將祖傳的古澄泥硯損壞。爲了能夠復原古硯,李天爲根據家傳研磨眼藥用陶鉢碗的製作方法,採選黃河泥土認真揣摩、過濾、沉澱調配塗料,製成硯坯,通過對比古硯殘片多次實驗,反覆燒製,終於做成了與古澄泥硯質地接近的硯臺,這便是黃河澄泥硯的雛形。

而在李天爲之後,又經過李德讓、李留照、李偉三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讓黃河澄泥硯的製作工藝日臻完美,保持了古澄泥硯古樸典雅、雍容華貴、溫潤細膩、含津如墨的特點。

據悉,黃河澄泥硯的製作工藝極其繁雜,有着很高的技術要求,其主要製作流程就有選泥、採泥、澄泥、製坯、雕刻、燒製、藥物燻蒸、打磨拋光等二十多道工序。僅在選泥、採泥這兩個過程,李家人就要跑到黃河邊上,細細甄選,用心採集,更別說其他工序了。這不僅是個技術活兒,更是繁重的體力活。

所以直到現在,能夠掌握這項工藝的,也只有孟州市橫山村李氏一門。2007年,黃河澄泥硯入選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爲黃河澄泥硯的第四代傳人的李偉,現在還有一個身份是"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他自小鑽研澄泥硯多年,相繼推出了夕牛望月、太白醉酒、枯竹硯、荷塘情趣、太極神韻、彌勒獻寶、富貴吉祥、鳳凰牡丹、國色天香、韓愈系列、中華瑞龍系列等珍品。

黃河澄泥硯作爲中國古代的文房瑰寶,它的重新出現不僅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更有着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形態各異、雕刻精美的黃河澄泥硯,直到現代也受到不少人的青睞。而孟州市李氏家族的卓越貢獻,也必將爲歷史所銘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