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關注,我在這裏等你來

清晨六點,習慣性在手機微信上問候:“早安”! 這個點,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收到寥寥幾個回覆:“早安”!也收到幾個:“晚安!”

“怎麼,一宿沒睡?”驚訝地回消息過去。

“是啊,一宿沒睡。現在準備去睡,所以給你發晚安。”對面回答得乾脆帶着透過手機屏幕亦能感覺到的倦意。

一宿沒睡的原因很多。有夜班,有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忘了時間,有每日習慣熬夜養成晚上睡不着白天想瞌睡的生物鐘。夜晚的時間完全屬於自己的緣故,自由得不想錯過。

記得曾有人問:“我好幾天沒睡了。人最多可以幾天不睡?我又沒睡。”問得焦灼而急切。

“大概,大概。”我並不能答出人最多幾天可以不睡覺是人體可以承受的極限。但是失眠有害健康是常識。我只能愛莫能助地支支吾吾卻答不上來。人最多可以幾天不睡?大概七天吧?我暗暗給出個答案。直到看到村上春樹的《眠》,才知道人可以連續十七天失眠。

《眠》裏的女子連續失眠十七天失眠,卻沒有任何人發覺。自己與他人的隔絕,他人與自己的隔絕,自己與自己的隔絕,意識與肉體的隔絕。作者對遊走在夜幕下的現代都市的孤獨靈魂進行了步步緊逼的審視和跟蹤。精確地掃描出普通個體生命的尷尬處境和失重狀態。

爲什麼成年人世界裏容易失眠?你有多久沒舒服地睡上一覺了?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身體上己極度疲乏大腦依舊活躍?因爲貪玩兒熬到困得不行才捨得放下手機。漸漸地,主動失眠變成被動失眠。

《2018中國睡眠質量調查報告》顯示,全國有83.81%的人受睡眠問題困擾,其中入睡困難者佔25.83%。

睡眠困難及經常性失眠除了不良熬夜習慣,還有工作上的壓力及情緒上的焦慮和對生活的迷茫吧。

明知好好睡上一覺有益身體健康,可人們依舊不肯好好睡上一覺。失眠,讓夜晚的時間成爲自己可支配時間,生命無形中延展了三分之一。白天被各種制度條條框框束縛,夜晚可以自由地放飛自我。這樣的時刻讓人流連忘返,以至於捨得放棄睡眠。

可是,來日方長。理智地應對焦慮、壓力和孤獨是解決失眠問題的必須條件吧。

喜歡時光恰巧的文章請關注、點贊、訂閱、分享吧!

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