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後,取得戰爭勝利的一方一般都是舉國歡慶,帶領國家戰爭走向勝利的領導者必定會被人民擁戴,走上最高統治地位。可是,這件事並沒有發生在帶領英國取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身上。他爲國家贏得了世界戰場的勝利,現實的國民,卻讓他輸掉國內的競選。

二戰期間,丘吉爾爲戰爭做過的貢獻已經數不勝數。1940年,他成爲了臨時的戰時首相,在作爲首相第一次參加議院會議時,就直接闡明瞭自己的目的,發誓會毫無保留地奉獻出自己的熱血和辛勞,帶領人民走向勝利,而且是不惜一切代價,無論多艱難。但是正處在戰爭緊張時期,人民太需要像這樣的一位鐵血的領導人,帶領英國走向光明。

上任之後,丘吉爾就指導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在他訪問了法國之後,才瞭解到當時法國的情況,原來他們已經準備要投降,丘吉爾當時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即時法國投降了,英國還是會繼續和法西斯抗戰到底。隨後,他下令讓在法國的本國軍隊開始撤離。大撤退的行動開始了,33萬軍隊要用最短的時間從敦刻爾克那麼小的一塊區域全部撤出這相當不容易。這也是三十多萬英國軍隊的唯一生機。

頭上頂着德國軍隊飛機的轟炸,幾十萬人集中在擁擠的港口進行撤離的工作。這對英國來說不是一次真正意義的戰役,可以說是一次逃亡,但是這一次撤退的意義重大,儘管在過程中失去了一切物資和士兵,但是被保留下來的人都是可以爲二戰勝利奉獻豐富作戰經驗的資源。撤退讓英國最有利的戰鬥力量可以得到保存。撤退後,丘吉爾就發表了二戰中最激動人心的一次演講,主旨就是英國一定會戰鬥到底。

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優秀的演說家。撤退後的英國日子並不好過,沒過多久,德國每晚都會派出幾百架飛機隊倫敦進行狂轟濫炸,兩天時間,英國就有近千名的戰士失去了生命。這期間,丘吉爾每天都會親臨現場進行考察,雖然面對被毀的家園和失去生命的士兵,丘吉爾經常是在現場就落下了淚水,但是擦乾淚後,他仍然用他堅強的意志和毫不動搖的信念鼓勵並帶領着人們向前進。

很快,丘吉爾就利用自己和美國總統的私人關係,想辦法從美國弄來了大量的戰備物資,這在戰爭最關鍵的時刻起着決定生死的作用。也讓德國在英國戰場的戰爭最終失敗。這樣一位領導人爲什麼在戰爭勝利之後就競選失敗了呢?這真是讓人十分費解。是國民對偉大人物的忘恩負義?丘吉爾沒有當選首相是不是他在國民的心中就沒有地位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樣的結果可能的原因大概有這樣幾點:這次選舉在戰後沒多久的時間就進行了,當時丘吉爾有提議說把時間延後,但是遭到了反對,這樣留給他做準備的時間並不多,時間匆忙到不夠他爲自己去爭取、去拉票。

在英國那種提倡民主的國家,選領導人不但要得到政府內部的支持,最重要的是需要國民的擁護。戰後的人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們希望得到一個完整的家園,擁有平靜的生活,人人都能喫飽飯,人人都有工作做。戰爭讓他們飽受飢寒,困苦不堪,戰後對國家的重建是最重要的。誰能滿足他們這樣願望,誰當選的機會就會大。

當時在英國和丘吉爾對立的就是工黨的艾德禮。他有一個復興歐洲的計劃,在這個藍圖中,他將會爲國民建立醫療機制,大力發展福利事業,幫助英國國民解決就業的問題。這些都是當下國民最關心的事情。再看看丘吉爾,二戰勝利之後,還再想着怎麼樣去提高英國的國際地位,打算把大部分人力財力都投入到海外市場去,並沒有把國民的願望放在首要地位去考慮。這種戰略方向的偏差,和對當前局勢判斷失誤,讓丘吉爾落選了,而且輸得相當難看。

對於國民的這種“背叛”的行爲,丘吉爾毫無怨言,他反而認爲這是偉大民主的標誌,這種節操不是一般人能具備的。他把自己在二戰中的經歷寫成了書,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51年,再次登上首相的位置。退休那一年,英國女王還親自請他共進晚餐,英國曆史上只有兩位首相有過這樣的榮耀。丘吉爾在英國國民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畢竟他在國家危難的時候願意挺身而出,帶領國家走出了困境。雖然他已經離世,但是現在仍然是大部分英國人心中最偉大的領導者,他已經是英勇不屈的精神代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