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的回眸讓太宗驚豔,那一份不屈倔強可以煢立歲月,無論際遇如何跌巖起伏,不論王朝如何馬不停歇,她也要歌盡桃花扇底風,成爲風輕雲淡的過往。

她就是隋朝公主,唐太宗楊妃,唐吳王李恪的母親,她在江山更迭的動盪歲月裏邊走邊愛,溫暖、堅強,而富有力量!

在浩如煙海的丹青史冊中,唐太宗楊妃或許稱不上名人;在刻板壓抑的男權社會中,在男人們你爭我奪的江山更迭中,她無疑是受害者。

然而,面對世事沉浮,她既不心灰意冷,亦不畏縮輕生,更不恨結於胸,而是勇敢地擔負起帝女的使命邊走邊愛。她看盡浮華盛世,隨着歲月的沉澱,淡定低調,用女性獨有的溫柔、堅韌,富有力量地造就自己的傳奇人生,展現了女性獨立、智慧、堅強的一面。

她出身於帝王貴胄之家,是隋朝第二代帝王楊廣之女,她的家族擁有強大的美貌基因,上至外曾祖父北周柱國獨孤信,父親隋煬帝楊廣,叔父秦王楊俊、漢王楊諒、蜀王楊秀,姑母樂平公主楊麗華、蘭陵公主,兄弟齊王楊暕、趙王楊杲,姊妹南陽公主;下至侄兒隋恭帝楊侑、楊侗,均在《隋書》記載“美資儀”或者“美風儀”。根據遺傳學,我想,她定是位容貌美麗氣質佳的女子。

楊廣酷愛讀書,甚至斥巨資修了觀文殿,以盡藏曆代典籍,文采更是風流,融合南北詩風,爲後來的盛唐詩歌奠下基礎。史書記載,楊廣對宮女尚且要求會詩文,可以想見,作爲爲數不多的帝王子嗣,在這樣一個提倡讀書的家庭氛圍中,她一定從小接受了頗好的教育培養,不僅會讀書,而且讀書量與廣泛度亦是當時女子中可觀。

大業年間,楊廣開鑿大運河、北御突厥、兩下揚州、三徵高麗、西巡張掖,甚至爬上海拔4000米的祁連雪山,打通絲綢之路,遊歷之多、之遠實屬帝王中罕見。而史書又記載說,楊廣御突厥、下揚州、徵高麗、巡張掖時,均帶着一衆朝臣、后妃宮眷,再從考古發現,就連南陽公主的女師都能隨行徵高麗,可以想見,作爲僅有的三男兩女中的幺女,她極有可能是中國史上,屈指可數的遊歷過南北,足跡貫穿東西的公主。

不同於同時期大多數從小養在深閨人未識,第一次出家門便是出嫁的貴族女子,年少時期的楊公主便覽羣書,廣閱歷,頻繁出席各種盛典和各國朝聖的大場面,盡顯帝女風範。

她的父親雄才大略,但同時也是急功近利的,浩大的工程超過了百姓的忍受能力,大業後期,天下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政治改革更是觸動關隴集團的各方利益,導致天下大亂,無力迴天,她人生的轉折便來臨了。

大業十三年,她的表叔太原留守李淵,以匡扶隋室的名義,攻入隋都城大興,立她的侄子楊侑爲帝。第二年,也就是大業十四年,她的父親楊廣在江都宮變被弒,她的親人死者不計其數。

緊跟着,楊侑禪位,李氏代隋,定國號爲唐。隋朝復國希望徹底覆滅,她從九天之上的帝女,一夜之間變成了國破家亡、父死兄亡的前朝公主。

不過幸然,李唐以“尊隋”的名義,得到隋楊的禪位,楊公主在李唐的日子雖不似從前那般顯貴,但日子應該還是可以的。從新唐書記載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便可見一斑。

她入了秦王府,嫁給了李世民,她的地位絕非亡國的南陳公主能夠比擬的,爲什麼呢?原因有三:

一來,是隋禪唐,而非唐滅隋古代奉行二王三恪制,唐接受隋的禪讓後,李淵奉楊侑爲酅國公,行隋正朔,車騎服色,一依舊章,以北周後裔介國公,共爲二王后。因此,故楊公主絕無可能如隋滅陳後,南陳的諸位公主成爲戰利品分給諸王子功臣,更不可能如北宋亡國公主般被金人擄掠蹂躪。

二來,隋亡後,弘農楊氏作爲關隴大姓之一,勢力尚存,觀王便是最好的例子。

三來,李楊爲表親,隋獨孤皇后頗爲照拂李淵,隋唐時,未出閣的少女可以在長輩在場時與親戚相見,因此,楊公主與李世民極有可能爲舊識,甚至頗爲熟悉。

所以,前隋楊公主嫁與新唐秦王,有感情基礎的兩人結合,不僅從血緣上,更從政治上充實了李淵家族的根基。畢竟隋唐時期典型的門閥政治,就是世家大族之間頻繁通過婚姻締結政治同盟,彼此之間互爲姻親、盤根錯節。李楊的結合,爲秦王李世民在贏得隋朝舊臣的好感與支持上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

年少的女子,經歷繁華落盡,大廈傾倒,國破家亡,父死兄亡,親人散落天涯,又淪爲側室,內心定是充滿了悲慟、煎熬與糾結。

然而,苦難亦造就了她的勇氣,她以超強的抗壓能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隨波逐流,也不恨意迷心,更不自傷自盡,而是勇敢的擔負起前朝帝女的責任,堅毅的嫁入李唐。

雖然經歷了亂世、戰爭和死亡,她也沒被蹉跎掉愛的能力,她愛國家、愛父母、愛親人、愛孩子、愛丈夫,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盡乃是不孝,況且隋楊人丁散落,她又怎能怯懦、怎能自戕呢?死,不難,難的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纔有希望,能等到與遠去突厥的親人團聚的一天。

愛子李恪出生了。

李恪才德兼備,善騎射,能文能武,性格豁達不爭,英明果斷。從李恪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楊公主是一個優秀的母親,李恪爲人淡定、豁達低調,定是隨她的。她沒有把恨意、傷痛延續給下一代,而是將人世間最好的情感——母愛給了兒子李恪。

只有一個沐浴在愛中長大的人,才能正直、陽光、優秀,讓當時的史官、天下人,後世的名人、偉人給出那麼多正面的評價,這正說明了他母親楊妃的教育頗爲成功,且一直影響着後代。

李恪的後代也多是德才兼備、文武雙全、出色優秀的棟樑之才,有“吾家千里駒”的李千里,嶺南招撫叛臣的李琨,更有友愛兄弟、清正廉潔、拓地千里、擒拿契丹酋長的李禕等等。

楊妃的某些運道極好:她出生時,父親楊廣是次子,僅是晉王,她也不過是個親王女,封縣公主。隨即,晉王成了太子,後來做了皇帝,她成了帝女。

她嫁給李世民時,李世民是次子,僅是秦王,她也不過是個親王側室,但隨即,她的丈夫成了太子,最後做了皇帝,她成了皇帝的正一品楊妃。

正如《紅樓夢》的隻言片語掩蓋不住林黛玉之母賈敏的不凡:她風華絕代,才情不凡,是見證賈府最鼎盛時期的貴族大小姐。

同樣,史冊的隻言片語也同樣掩蓋不住太宗楊妃的傳奇:年少時,讀書增長了她的學識,遊歷開闊了她的眼界,後來的苦難,也磨礪了她的勇氣。

她親歷了大業、武德、貞觀三朝的風雲變幻,沒有憤恨頹廢,沒有自怨自艾,她選擇了在江山更迭的動盪歲月裏邊走邊愛。

她雖是一個溫柔的弱女子,卻也是一個會審時度勢,找清定位,內心富足、擁有驚世駭俗的勇氣,富有力量的傳奇女人。

本文作者:銀河克里斯

《舊唐書》: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爲物情所向。

《新唐書》:善騎射,有文武才,地親望高,中外所向。英果類我。

《冊府元龜》:恪善騎射,太宗甚愛之。

《資治通鑑》: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爲類己,欲立爲太子,無忌固爭而止。

《大唐新語》:恪善騎射,太宗尤愛之。

《文獻通考》:李恪出鎮宋州力薦賢才出士,將州內治理得很好。

《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史臣曰:“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皆以才高辯悟,爲長孫無忌忌嫉,離間父子”。

王夫之:恪之至親而賢。

毛澤東: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莫如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