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耿蘇強 通訊員 楊歡歡

三月油菜遍地金黃,六月菜油十里飄香……6月10日,在陝西省岐山縣范家塬村召開“2020年關中油菜綠色高效生產現場會”,菜籽飄香,收割機正在田間作業。

“平均畝產307.2公斤,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看着一棵棵莢角飽滿的油菜,范家塬村黨支部書記魏忠林臉上洋溢出無比的喜悅。

現場觀摩的“秦優1618”油菜新品種由陝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選育,該品種的產量和含油量高,抗病抗倒伏強,適宜機械收穫,已被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下游及黃淮區油菜高產優質適宜機械化新品種培育”項目列爲重大品種。經現場實收測產平均畝產達307.2公斤。羣衆種植油菜每畝純收益1110元,比當地種小麥每畝增收500元以上。

范家塬村依託油菜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17年投資新建了菜籽油生產線,年加工油菜籽30多萬斤,實現收益16萬元,受益貧困人口392人。2020年還成功舉辦了首屆油菜花旅遊觀光活動,進一步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如今的范家塬村,油菜種植、觀光旅遊、農民增收之間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羣衆嚐到了種植油菜的甜頭,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從2017年的200畝發展到2019年的1300畝。

據瞭解,本次現場會以陝西省油菜產業技術體系推行的“優良品種+全程機械化技術+規模化種植+產業化開發”的“四結合”綠色高效生產模式爲主題,開展了陝西關中地區油菜全程機械化演示、新品種展示、栽培和加工技術推介等活動,與會者現場觀摩、交流研討。

近年來,陝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相繼育成“秦優1618”、“秦優1699”、“秦油1721”等一批油菜新品種,通過與種業公司合作推廣,在長江流域、黃淮等地大面積示範種植,深受種植戶和加工企業的青睞,具有良好的產業化發展前景。

糧豐農穩,盛世和安。陝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勇擔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以科技推動產業發展,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振興貢獻油菜科技力量。

編輯:任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