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毫米迫击炮,日军为何称之为曲射步兵炮,实则是日军步兵、炮兵之争。

日军的97式81毫米迫击炮,在日军的官方称呼中,称其为81毫米曲射步兵炮。虽然二者名称中都有炮,但是前面加上了“步兵”二字,意味这是步兵装备的武器。二战中,日军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通常追加装备2门这型曲射炮,这种曲射步兵炮实际也是迫击炮,但日军把90毫米以下口径的迫击炮归类为步兵曲射炮,属于步兵武器,90毫米上才叫迫击炮,属于炮兵武器。

日军97式迫击炮

日军的这种武器划分,实际上体现了日军在整个二战中兵种之间对武器资源的争夺,虽然侵略的步伐是一致的,但是在日军内部,海军和空军有着激烈的矛盾,即使陆军内部,不同的兵种之间,对于武器、装备的争夺也是异常激烈的。这与日本整体的工业水平、战略资源稀缺密不可分。

日军的97式迫击炮的性能到底如何?

97式迫击炮总重67千克,最大射程2850米,射速20发每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硝烟和炮声小等优点。迫击炮在战场上,是步兵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尤其是机动作战过程中,由于其质量轻,便于携带,可以随时组装进行火力打击、覆盖。

研究使用方法

电视剧中,我军通常在山地或者凹谷地形设伏,日军遇到伏击后,一般几分钟之内就可以组装好迫击炮,迅速的组织反击。实际情况是日军直到战争中期,日军才开始大量的装备这种迫击炮。

97式迫击炮的高射速与日军高层战术目标的冲突。

97式迫击炮重量轻、射速快,理论来说应该有很强的炮火支援能力。前线的战士对于97式迫击炮也比较满意。但是日军高层迟迟不愿意让97式迫击炮大量生产。1931年日本陆军购入了法国布朗德81毫米迫击炮的特许生产权,但是直到1940年,日军才大规模的生产97式迫击炮。

操作流程

日本以最低消耗弹药取得最大战果的战术原则,一直制约着97式迫击炮的生产。说的直接点,就是日军高层认为,97式迫击炮的射速确实快,但是对于弹药供应却是大问题,同一个目标,92步兵炮可能只要3发炮弹就可以摧毁,97炮击炮可能10发都不够。因此,日军的这款迫击炮并没有在部队全面推广,主要是配发给二线部队使用,日军的一线部队仍然以九二式步兵炮为主流。

日军97式迫击炮炮弹

面对中国的82毫米迫击炮的数量优势,日军开始生产部署97式迫击炮。

1944年之前,国军长管火炮总数尚且不到日军的几十分之一,日军在战斗中有着绝对的火力优势(1944年后,美国援助了大量长管火炮),但是国军有着一大杀敌利器,那就是82毫米迫击炮。

国军的82毫米迫击炮

国军的82毫米迫击炮和日军的97式迫击炮都是以法国布朗德的1930年式81毫米迫击炮为模版的,民国20年(1931年)南京金陵兵工厂研制而成,当时将其命名为民国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简称82毫米迫击炮。战争中,82毫米迫击炮几经升级,在炮箍、炮尾和底板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性能进一步提升。

凭借着良好的机动性和数量优势,82毫米迫击炮让日军苦恼不已。由于82毫米迫击炮组装快,移动快,往往可以做到先敌开火,打完就转移的战场效果。第二个就是数量上的优势,由于我们可以自己制造,从1932至1945年,共计大约有5600多门82毫米迫击炮出厂,被陆续装备到各个部队。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基本上每个营都有一个82毫米迫击炮排,配备2门迫击炮,每个团还有直属的一个迫击炮连,配备6门82毫米迫击炮。

缴获的迫击炮

随着战争进入对峙状态,为了与国军的82毫米迫击炮对阵,日军开始大量生产97式迫击炮,但是整个过程中,也不过生产了1000多门。武器的发展永远是矛与盾的关系。战争服务于政治,战争推动科学技术的革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