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直在读约翰·戈特曼的作品《幸福的婚姻》。

这本书在樊登读书上面介绍过,但是我当时并没有重视。后来,在抖音看到了书中总结的末日四骑士,觉得归纳的很有道理,于是在微信阅读中找到这本书开始读了起来。

目前第一阶段告于段落,暂做圈存。但我隐隐觉得自己可能不会读下去了。

本书前面的章节主要在分析观察实验的现象和数据。据称,按照书中写的去预测夫妻的谈论模式,可以得出将来两人是否会离婚,而且准确率高达96%。

我一直在做思维导图进行记录,通过导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亲密关系中的消极模式带来的影响和双方心底隐藏的真实动机。但是阅读本书过半,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成了问卷和题目,给我带来一种很强烈的西医的笨拙的气质。于是我有点想放弃这本书,拖到现在。

樊登读书里面也讲了这本书的主要梗概,但是很多地方我觉得很重要,樊登可能并没有觉得,或者跳过了。毕竟一本书讲一个小时,你可以跳过你所有不擅长的,将同比擅长的东西罗列出来也十分精彩。在数据结论下,很多东西和我之前阅读的阿德勒和武志红的书籍可以联系起来,这是一个令我比较兴奋的地方。

对于大数据观测下的原因,我还是十分认可的。思维导图也记录的比较明白了,目前思维导图完整的记录到踩到哪些雷会死。

但是要详细的解读并提出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显得很麻烦。作者也用了巨大的心血和篇幅来阐述这件事情,这本书是他几十年的临床观察和标本实验得来的。

其实当作者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个普世难题来攻克并依靠临床数据来解决的时候,就会给人很僵硬的感觉。我不知道是因为我老了还是怎么回事,我觉得东方人似乎不太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如果是两个唯物的理工科学生,他们一起用答题和小测解决夫妻矛盾增进感情的样子,也会有一些硬朗的浪漫吧。不然为什么樱花每秒五厘米的无常会让人津津乐道呢。

中国人解决家庭问题比较麻烦,因为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往往乱作一团。西方人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中国人往往裹挟着更大的家庭来做局。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存在来都来了、大过年的、都不容易、人都没了来作为息事宁人的金句。虽然我很不习惯这样的相处模式但我从不否认这样的事实广泛存在着。

这篇文章也不献给谁,只作为我自己的记录。

但是有些数据还是值得一看的:

承受不幸婚姻的患病率增加35%,平均寿命缩减4年。

父母相互敌视,孩子慢性应激素水平增高,更容易诱发逃学、抑郁、不合群、行为偏差等问题。

女性在经济独立的情况下,婚外情指数高于男性。

我还有84条学习笔记,有空再码。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反脆弱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阅读。阅读能让一个人得到道理和真实,而不是任由世俗冲刷。

今天就酱。

往 期 阅 读 :

当1911年的东北鼠疫肺炎时间轴和现在湖北武汉的时间轴重合了,我们又能发现什么?

湖北史上最硬核书记,他的结局早已写在本次疫情的开头

日本不简单!诗词虽美,可不要贪杯奥~

疫情走过50天,全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陷的

如何让中老年人有效的鉴别是非谣言

孟浩然他是不是一个没羞没臊的基佬

如何进行阅读?

破点戒,敬你的盛情难却

请原谅我不会说话

记一次去市人民医院

记一次妇幼夜诊

朱口走访大事记

观村委会选举

观村委会选举后续

你只是睡着了

一窝戴胜鸟

请开始你的“公益”

邓世昌没去英国留学的真相竟然不是地域歧视?

我的母校荣成市第六中学的倒计时(概况篇)

调研路上

教师资格证考试(上)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

教师资格证考试(下)

九天揽月与五洋捉鳖

冲气钻

狗与罚

发现新世界

饺子趁热吃

两个实习生的较量

第一次啪电线杆

不诉离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