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神奇的“焦段怪癖”

熟悉攝影器材圈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尼康在鏡頭產品設計方面有一些奇怪的“癖好”。

例如尼康對35mm、50mm焦段的定焦鏡頭就非常不給力,AIS 35mm f/1.4曾經被評爲“日系最差的35/1.4”,而尼康的50mm鏡頭,更是除了價格低廉之外,素質方面乏善可陳……雖然尼康在35、50焦段上不給力,但尼康卻又在相鄰的28mm、58mm焦段上“深耕細作”,推出了不少代表日系光學實力的極品。

在尼康開啓Z卡口的新時代,這種特殊的“焦段怪癖”也被繼承下來,例如Z卡口的首批產品裏面,代表作便是Z58mm f/0.95S NOCT。而35與50焦段,尼康卻只放出了兩隻1.8光圈規格的產品……

那麼尼康Z50mm f/1.8S鏡頭究竟是“尼康放棄治療”的產物,還是“逆襲”攝友傳統偏見的“神器”?

帶着好奇,耗子哥認真的把玩了尼康這枚鏡頭。

空穴來風,“血統”神祕

早在2018年尼康剛剛發佈Z卡口的時候,耗子哥就曾經“風聞”尼康Z35mm、Z50mm這兩枚定焦鏡頭是某副廠爲尼康代工的。而親手接觸了Z50mm、Z14-30mm、Z70-200mm三枚鏡頭之後,更覺得這Z50mm f/1.8S鏡頭的設計頗爲“另類”。

從產品設計方面講,Z14-30S與Z70-200S的外觀都比較複雜繁瑣,而Z50s則顯得特別的“圓滑”+“簡潔”。這三枚鏡頭的外觀設計沒有統一性,感覺明顯是出自不同的設計師之手。

其次,Z50mm f/1.8S鏡頭的“對焦環”居然是全金屬的,摸上去涼颼颼的……但你要是以爲尼康Z50S鏡頭具有“突出的金屬質感”,那就大錯特錯了!我也不知道這設計師是個什麼腦回路,給它設計了全金屬的“對焦環”,但鏡身前後兩段卻又接上兩段塑料……呵呵,真是“迷一般的設計”!

對了,還要補充一點,耗子哥在前面的描述裏面,對這枚鏡頭的“對焦環”都加了雙引號,原因在於尼康全新的Z卡口鏡頭不同於以往的老式產品,這個可以擰動的環其實叫“控制環”更爲貼切。它沒有機械的阻尼感,是一個通過旋轉輸出電子信號的玩意。用戶可以在相機機身裏面進行設置,賦予它不同的功能,諸如光圈調節、對焦、曝光補償之類。

這枚鏡頭“實力打臉”微單輕便論

在接觸尼康這枚Z50mm f/1.8S鏡頭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把1.8光圈的標準鏡頭做這麼大,真是“實力打臉”了“微單相機更輕便”的說法!例如將尼康Z50mm f/1.8S鏡頭與“友商”的標準鏡頭放在一起,你會發現尼康的這枚Z50mm f/1.8S無論是體積上還是重量上,都已經逼近佳能EF50mm f/1.2L的水平!

不過吐槽歸吐槽,尼康Z50mm f/1.8S鏡頭與尼康Z7微單相機組合起來,還是蠻般配的。只是f/1.8光圈的50mm鏡頭都如此巨大,日後尼康要是繼續推出f/1.4、f/1.2規格的鏡頭,估計搭配的畫面就沒這麼和諧了。

與2007年發佈的佳能EF50mm f/1.2L鏡頭擺一起,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尼康Z50mm f/1.8S雖然鏡片數比佳能EF50mm f/1.2L多了50%(8片VS 12片),但由於鍍膜的進步,尼康鏡頭的反光更弱,說明透光性更好。

尼康Z50mm f/1.8S鏡頭卡口的特寫,碩大而逼近卡口的後組鏡片表明了這是一枚針對尼康Z卡口優化的新型鏡頭。值得表揚的是,這枚鏡頭的後組是固定封閉的,尼康官方網站宣稱它具有出色的“三防性能”,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水汽、水滴、塵埃進入鏡頭內部。(這一點絕對值得表揚,我的佳能EF50L由於是整體位移對焦,後組不是固定密封的,就很容易從後組“跑進”髒東西。)

耗子哥的實拍感受:銳度很出色,但沒啥“毒性”

1、鏡頭的對焦平滑、安靜

這枚鏡頭尼康的官網標註是採用了“STM步進馬達”設計,但與佳能廉價的EF50mm f/1.8STM不同,尼康的這枚Z50mm f/1.8S應該是採用了“螺桿傳動”設計,它的對焦很“平滑”,而且沒有煩人的“噠噠噠……”齒輪傳動聲音。

2、鏡頭相當銳利,搭配Z7微單相機,“餵飽”4500萬像素毫無壓力!

尼康的這枚Z50mm f/1.8S鏡頭在實拍中,全開光圈f/1.8的分辨率明顯超過了Z14-30S、Z70-200S兩枚變焦鏡頭。而且即便合焦區域在畫面的邊緣區,它也有出色的細節表現!

例如下圖這張照片,是耗子哥使用Z7搭配Z50S組合在ISO 400、f/1.8光圈下拍攝的,在電腦上放大合焦區域,真是纖毫畢現,細節銳度完全無可挑剔!

3、除了極高的銳度,其他方面則顯得平淡無奇。

鏡頭的色彩、“氛圍感”、“味道”之類的評判是主觀因素比較大的評價。就耗子哥個人的感受而言,尼康的這枚Z50mm f/1.8S鏡頭最大驚喜就是出色的“銳度”,把圖片放大一看,往往會讓人“哇”!一聲驚歎。

但如果畫面不做細節放大,只看一張照片的整體感覺,那麼它就顯得很平淡了。沒有油潤、濃烈的色彩,焦外虛化也缺乏個性……

4、耗子哥認爲,50mm鏡頭至少有一半的魅力在於抓拍,但很可惜,這枚鏡頭也做不到。

基於手頭這臺V2.00固件版本的尼康Z7微單相機,雖然Z50mm f/1.8S鏡頭在單次對焦方面做到了“快、準、穩”,但很可惜的是,這枚鏡頭的運動連續追焦依然表現很差。(不知道是鏡頭的“鍋”還是機身的“鍋”)

耗子哥在水族館裏面嘗試着對遊動的小魚進行追焦拍攝,追焦成功率實在是低,拍了幾十張圖,能拿出來見人的不到2~3張,大部分廢片都是因爲鏡頭跟焦跟不上或者合焦錯誤區域而造成的。

又例如下圖,耗子哥看到外面一個小女孩路過魚缸,正專心觀魚,趕緊舉起相機,結果由於有小魚游來游去的“前景干擾”,Z50mm f/1.8S鏡頭的對焦動作拉了兩次“風箱”,通過手動戳屏幕矯正合焦區域,總算是“拍到了”,但耗子哥在電腦處理圖片的時候,發現這張片子實際上也沒有精準合焦到小女孩的眼睛上……

所以有些新手攝友過度的宣稱微單相機的優勢,其實是蠻片面的,這種場景下,如果耗子哥使用單反相機單點追焦,絕對是手到擒來!

耗子哥對尼康Z50mm f/1.8S鏡頭的個人點評:

1、動輒四五千元的1.8光圈標準鏡頭,意義何在?

佳能的RF50L、尼康的Z58S NOCT,那叫展示光學實力,把1.2光圈、0.95光圈的畫質實用性大大的向前推進一大步!但把1.8光圈的標頭做成高價產品,耗子哥的疑問就來了:

我用f/1.2、f/1.4光圈的老式標準鏡頭收縮到f/1.8光圈,難道畫質不夠用嗎?差不多的價格,差不多的體積、重量,我選擇轉接單反老鏡頭,豈不是還等於白送了1.4、1.2光圈?

2、索尼的FE55ZA已經是前車之鑑

索尼的FE55mm f/1.8ZA鏡頭重量僅281克,畫質方面也稱得上“有口皆碑”(頂多就是有人吐槽它焦外不好)即便如此,索尼依然在後期乖乖補上了廉價的FE50mm f/1.8鏡頭。

相比之下,尼康的Z50mm f/1.8S鏡頭重量高達415克,而且更大更笨重,耗子哥感覺尼康日後肯定又得尾隨索尼做一款廉價、輕便的50/1.8鏡頭,那麼現有的這款產品就顯得很尷尬了。

總結:

尼康Z50mm f/1.8S這枚鏡頭的銳度(分辨率)相當出色,按照DXOmark的測試,幾乎是標準鏡頭中的最犀利的一枚,完全不憚Otus55、適馬40art等產品,而尼康Z50mm f/1.8S這枚鏡頭的電商價格卻只有3500元左右,比索尼的FE55ZA更顯“良心”!從這個角度上講,尼康Z50mm f/1.8S鏡頭絕對是“數毛愛好者”的首選!

但這枚鏡頭的體積、重量偏大,還有它糟糕的追焦表現都限制了它的實拍應用。

耗子哥在使用Z7搭配Z50S的時候,甚至還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它的實拍體驗跟我使用M50搭配EF-M32mm f/1.4stm的組合頗有類似之處!例如都只適合靜態擺拍,運動抓拍弱雞,出片畫面很銳利,虛化能力也基本相當……但Z7系統的價格可是M50系統的3倍以上啊!

所以,耗子哥對Z50mm f/1.8S的概括就是一句話:

十年磨一劍,寶劍磨成針!

十年磨一劍——尼康在全新的Z卡口系統上,推出的Z58S、Z50S,鏡頭全開光圈的銳度都堪稱“銳如刀切”!

寶劍磨成針——但尼康的產品市場定位出了問題,用戶需要的是適用的“大寶劍”,而不是鑽牛角尖的“繡花針”!友商推出了萬元級的50/1.2(佳能)、50/1.4(適馬、松下、索尼、leica),而尼康你卻做了個5萬塊定價的58/0.95手動鏡頭跟一隻發佈價5000元(實售3500元)的50/1.8……

尼康,你讓用戶怎麼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