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臺中6月11日電(記者 方敬爲)美中在臺海的軍事行動升溫,雙方軍機9日輪番飛越臺灣上空,頗有較勁意味。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一來一往的軍事行動,近期不減反增,尤其美軍的行動頻率升高,主因在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爲了競選連任,強打反中牌的選戰策略。他研判,選前美國類似的挑釁會更強,臺灣居中應保留兩岸對話的空間,以免軍事行動擦槍走火,捲入爭端。

沈有忠,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理事長、臺灣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臺灣政治協會理事,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籌備處博士後研究員。

美國海軍波音C-40A運輸機9日穿越臺灣上空進入南海,多架中國軍機蘇愷30隨後飛越臺灣西南角,美中在臺海的軍事行動引發關注。

沈有忠表示,美中一來一往的軍事行動頻率增加,當中值得觀察的是美方動作,由於中國對臺“文攻武嚇”有慣例可循,反而美國在近期於臺海進行的軍事行動相較過去頻繁,他認爲,有大部分原因是特朗普爲了11月大選,所祭出的選戰策略。

沈有忠指出,美國訴求反中可以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爲開端,一直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讓美國的反中情緒升至高點,甚至在美國爲首的輿論帶領下,讓西方陣營甚至是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對中國保持距離,並且出現一股國際反中浪潮。

沈有忠表示,美國反中起初以壓抑中國崛起爲出發點,但隨着疫情爆發蔓延,美國的境內防疫失控,到近期發生的種族衝突暴動,讓特朗普競選連任構成威脅,也因此,特朗普透過升高與中國的對抗層級,藉此轉移內部民怨焦點,美國反中的目標已從壓抑中國,演變成力拚勝選連任,而這樣的前提運作之下,美中在臺海之間的軍事行動,容易擦槍走火。

選舉的過程中,特朗普反中的姿態勢必彰顯出來,沈有忠指出,尤其在美國後院失火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爲反中路線受到美國選民支持,所以特朗普會刻意在臺灣議題甚至臺海之間展現強硬作風,以爭取選民認同。

對應下來,觀察美國近期在臺海議題上的強勢態度,顯然就是選舉操作,沈有忠說,臺灣在這當中必須戒慎以對,尤其11月美國大選過後,將是觀察指標,假如大選後,無論特朗普連任與否,美國仍對臺海議題維持強硬態度,至少在兩岸關係中,臺灣還可以依靠美國取得相對平衡。但若反之,美國對臺海情勢轉趨保守,臺灣在兩岸關係當中,恐怕處於相對弱勢,而在兩岸失去和諧互信的情況下,臺灣很可能因此陷入險境之中。

沈有忠研判,特朗普在選舉前會持續挑起臺海爭端,雙方在臺海間的軍事行動只會不斷升溫,甚至美國動作會越來越多,美中關係會越發險峻,臺海情勢更趨緊張,尤其美國不斷挑釁之下,美中冷戰升級爲熱戰,不無可能,臺海就是首當其衝的引爆點。

沈有忠建議,臺灣在兩強當中要戒慎恐懼,最好不要太過傾向美國,以免未來美國的籌碼降低,兩岸失衡。呼籲蔡政府在當中要保留與中國大陸的對話空間,兩岸仍須建立溝通管道,纔是明智之舉。

沈有忠也提到,如果臺灣順着美國與中國漸行漸遠,甚至兩岸對話完全中斷,所面對的除了軍事上的危機,也可能面臨經濟復甦的挑戰,當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開始發揮其經濟影響力的時候,臺灣恐怕遭排除在外,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振興沒有幫助。臺灣押寶單邊,是利是弊,值得思考。

(來源:香港中評社,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