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两周来,全球股市不断在“ICU"和”DISCO"中切换。

在经历了美股10天4熔断,三大股指跌幅达30%后,周五沪指终结七连跌、港股暴涨5%,市场以为终于盼来红色星期五,不料晚间美股和美油又崩了。

道指跌4.55%,纳指跌3.79%,标普500跌了4.34%,三大股指均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美油跌幅一度扩大至11%,跌破23美元关口,布油也一度跌近4%。

美股和美油的暴跌无疑又为下周A股和港股蒙上阴影。对于新一轮金融危机会否重演、美股未来走势,以及A股后市行情,机构观点出现较大分歧。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按照模型的假设和测算,美股长期均衡的调整空间在15%-30%,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美股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建议资产配置机构(1-3年视角)尽快启动再平衡,卖出美债,买入美国股票,买入新兴市场股票,尤其是中国市场股票。

对于中国资产,我们仍然坚持中美股市脱钩的观点。美股暴跌,A股体现韧性;美股企稳,A股反攻。海外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的刺激与宽松,都是A股上行的支撑。建议围绕“成长-价值螺旋”的思路,提升仓位。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

最近一周到两周海外市场股票跌、债券跌、黄金也跌,说明金融市场缺钱。这种现象在2008年9月—10月出现过。但现在谈金融危机恐怕证据不足,或者是目前还不是太恰当。美联储以及欧央行都在纷纷启动QE,为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这种应对的措施会使得金融市场流动性会慢慢有所缓和。当然,要截住下跌关键在疫情。疫情控制住之后,整个下跌才会结束。

A股在3月份以来出现了快速调整,调整到这个位置,估值优势比较明显,也许后市还会有一点反反复复,但是中期我们看到年底,看未来几个季度,总体会是向上的。原因在于,A股相比海外的优势有三:国内疫情控制好;基本面扎实,库存周期早已见底;A股估值低。

对于结构方向的选择,结论是更加看好科技+券商。

关于科技股,3月份虽然调整很明显,但行情远没有结束,估计至少要持续到明年甚至到明年底。这一轮科技行情背后的大逻辑是技术革新,有点像2012年底到2015年中,当时在3G、4G网络普及的过程中,创业板所代表的科技行业的景气回升、利润回升持续了两年半。

关于券商股,代表的是金融改革方向。在发展房地产的时候我们需要银行信贷融资支持,在发展科技的时候,需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支持,因此证券公司的业务增长更快,利润会起来。另外,对市场相对看好。

中泰证券李迅雷团队:

随着美股出现大跌,估计持续11年之久的美国股市见顶了, 而且可能会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波及全球。

回顾一下美国前两次危机,2000年是互联网泡沫破灭所触发的危机,2008年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金融危机,前两次危机发生时,利率水平都较高。此次危机,则是低利率下股市泡沫破灭所触发的危机。

对金融危机爆发的逻辑演绎是,美国居民的大部分资产都在资本市场上,长期低利率诱使公司资产负债表过度扩表,通过回购股票来“虚增”利润,推升股价,形成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带动就业,形成“虚假”繁荣,但繁荣的尽头是落寞,击鼓传花的游戏意外停止,最终触发系统性风险;同时联邦政府在过去10年里,为了稳经济,不断举债,导致杠杆率水平提高了100%,当危机发生时,应对乏力。

对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建议,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美股乃至全球系统性风险被触发的可能性,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美股流动性危机或仅仅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如:相对均衡化的配置和定投式的仓位管理),未雨绸缪,对于市场阶段性反弹中的“牛市躁动”要多一份警惕。

另一方面,又要有底线思维,即便1929年式的大萧条下,政策的抵抗依然会带来季度级别的大反弹,市场仍会有结构性机会,在市场的阶段性底部,要敢于布局估值明显“错杀”的头部优质企业。

(以上为机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