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0岁的患者蔡先生,3月24日出院了。

对于他来说,真是死里逃生,体内那颗“人体炸弹”差点爆炸。

3月18日中午11点,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手术室的门被缓缓推开,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计鹏飞走了出来,“谁是蔡先生的家属?过来一下。”

经过2个小时极度紧张的手术,计医生稍显疲惫,但眼神中却流露出欣喜与激动——

因为一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他手中转危为安。

对一位血管外科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

要知道,主动脉夹层是医学界公认的起病急、病情凶险的大血管疾病。它在医疗圈里还有一个“人体炸弹”的称号,凶险程度堪比心梗,急性期死亡率高达40-50%。

“手术很成功,术中出血量也很少,不要太担心。现在麻药还没过,待会醒来以后就可以转去普通病房了。”计医生安慰家属。

焦急等候在手术室门外的妻子终于长舒一口气,丈夫才30岁,家中还有一对儿女嗷嗷待哺。

蔡先生是一名普通的搬运工人,自3月新冠疫情初步稳定后,他便从安徽老家赶到宁波复工。然而,3月10日中午,在工厂搬运重物时,蔡先生却不慎摔倒并突发剧烈胸背部疼痛。

“躺边上休息会吧!”一起干活的工友见蔡先生疼得厉害,纷纷劝说。然而,经过半小时卧躺,剧烈的胸痛却丝毫没有减轻的趋势,反而越发严重。

妻子得知消息后,匆匆赶来,立即呼叫120将丈夫送至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急诊接受救治。

“患者入院时,疼得满头大汗,脸色惨白。”血管外科计鹏飞医生回忆。

在以前,主动脉夹层患者多集中在50-70岁之间。然而近年来,患病群体却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除了主动脉夹层以外,还有主动脉瘤、主动脉狭窄等大血管疾病,都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我院,出现过的最年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是23岁。这类患病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血压、高血脂、抽烟史等。”计医生解释说,而这正是造成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诱因。

计医生提醒市民,假如出现突发性、持续性加重的剧烈胸、腹、背部撕裂痛或刀割般的疼痛,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勿耽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