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各種文化燦若星辰,而中國人特有的姓氏文化,從伏羲氏時期“正姓氏,別婚姻”開始,姓氏便成爲一個人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其中包含了數千年代代相傳的宗族文化,成爲中華文化中特有的分支,各個姓氏的來源、演變、發展都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據統計,文獻記載和現存的姓氏共有5600餘個,古人將姓氏整理成“百家姓”和“千家姓”,隨着幾千年的發展,有些姓氏已經消失殆盡,而有一些姓氏卻日益壯大。

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2020年初發布的2019中國最新姓“百家姓”(港澳臺地區除外)數據顯示:

排着前十位的是: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

王姓排在首位,人數最多,其實並不意外。

畢竟從漢代開始,王姓就是響噹噹的名門望族,因爲其來源複雜,因此族系衆多,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開閩王氏等,王姓是中華民族衆多姓氏中文化最爲淵深的姓氏,可謂羣星璀璨光耀華夏。

有的書籍記錄,王氏著名望族全國多達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來,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輩出的三槐王氏,還有山東昌樂的北海王氏、山東郡城的東海王氏、山東鉅野的高平王氏,陝西的京兆王氏、甘肅天水的天水王氏、山東東平的東平王氏,山東滕州的山陽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縣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縣章武王氏,山東掖縣的東萊王氏,四川的廣漢王氏,陝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東王氏、湖南的長沙王氏以及江蘇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

可見王氏在全國分佈之廣,家族之興盛,名人將相的功績,教育、著述、書畫、藝術等,對社會影響者是不可低估的。

歷史上王姓人數有好幾次陡然增多的時期,一是秦漢時期,太子晉的後裔在社會進展的新形勢下形成姓與氏合一的文化背景,由“王”氏轉化爲“王”姓;二是西漢末年王莽稱王,對開國功臣和部分原來皇族的賜姓;三是元朝時期,蒙古一族加入政治舞臺,而爲了融入中原地區的生活,很多遊牧類的民族都改姓爲王。

如今,王姓更是突破億人大關,實屬中華第一大姓。

而李姓和張姓,從來便位居中國三大姓氏之中,同樣在億人左右,和王姓之間數據相差並不大,大有一種“王李張三足鼎立”的形式。

而李姓曾多年位居第一大姓氏,這和古代很多政權是由李姓人士建立有關,尤其是在唐朝,更是開闢了一代盛世,作爲皇族,自然人口繁衍衆多。

此外,公安部戶政管理中心同時還公佈了一張各省第一大形式分佈圖,從中可以直觀地看到,王姓幾乎雄踞整個北方,足可見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兩望的繁榮發展。

所以,王姓的朋友到了北方地區,找到“家門”的可能性可以說是比較大了。

但換句話說,不管什麼姓氏,不管在任何地方,中國人都是一家人。

中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6個民族、數千種姓氏,本就同出一系,我們同爲炎黃子孫,同爲龍的傳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