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位小學生,因爲老師在作文評語上寫了“傳播正能量”,上完作文課後,小學生跳樓自殺,這件事值得人們三思。

江蘇常州這位小學生寫的文章叫做:三打白骨精讀後感。

讀後感是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一種作文樣式,讀後感,讀是前提,感是重點。個體學生不同,也就是讀者對象不同,讀同一篇作品會產生不同的感想。這是自然的合理的,也是老師們認可的。

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產生不同的感想,這符合作文的規律。老師自然應當尊重學生的這種個性,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體現。

是不是說所有學生的感想,就沒有優劣之分?同樣的作文不同的學生寫的感想,得分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這正是我們在應試考試中同一篇作文,可以讓學生拉開距離的原因。

以三打白骨精讀後感爲例,三打白骨精,這個片段是《西遊記》中一個精彩的故事。它主要表現了三方面人物的特點,一是師傅唐僧,二是孫悟空,三就是妖精。

在三打白骨精這個片段中,孫悟空表現的是英勇善戰,明辨是非;師傅唐僧,卻好壞不分;妖精雖然先變成一個村姑,又變成一個老太婆,和老頭子,變來變去都沒逃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最終都被孫悟空識破了。可見妖精是狡猾的,但最終又是失敗的。

雖然有這三個人物形象,是不是我們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寫感想呢?當然是可以的。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人物會有獨特的感受,選擇大家最有把握的一個人物入手寫一篇讀後感,當然是可以的。但是選擇不同的人物寫讀後感,寫出的作文質量是有很大的差別的。老師在批改當中,就會區別對待。

我專門注意了江蘇常州這位小學生寫的讀後感。她提到了人的虛情假意,人的做作,人的陰暗。她雖然沒說是妖精的角度抒發感想的,但是我們從作文內容可以看出,這位小學生髮生感想的角度是從妖精這個方面開始的。

從妖精這個人物產生讀後感,當然是可以的,但你抒發什麼樣的感想,這裏大有講究。妖精自認爲聰明,自認爲狡猾,先變成村姑又變成老太婆又變成老大爺變來變去迷惑的不過是唐僧,而唐僧是個好壞不分的人;妖精卻無法迷惑洞察力極強的孫悟空。最終被孫悟空識破,這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再狡猾善變的妖精也逃不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真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從這篇作文能看出,這位小作者對孫悟空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對唐僧的評價和對妖精的認識都值得商榷。

老師給打批語說傳遞正能量,應該主要是針對學生關於唐僧和妖精的評價而言的。小作者說唐僧不明事理,缺乏統治者的狡詐,這其實是對唐僧的誤解。

老師給予指正,是大有必要的,更是老師負責任的表現,而不是有意爲難學生,更不是打擊學生。在三打白骨精這個片段中,唐僧確實是好壞不分,他分不出人和妖,這就是一種糊塗!唐僧這樣子,他不是有意的,他不是裝出來的,所以談不上狡詐。顯然小作者對唐僧的認識有待於糾正和提高。

關於正能量的問題,我們語文老師在教學中都特別注意正向引導。雖然有陽光就有陰影,生活中有陰影,但我們如何看待的問題,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對小學生,我們應向正面去引導,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們教學的一個大的原則要求。家長認爲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存在過錯,這就有點難以服人。

那麼這位小學生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跳樓自殺,到底我們如何看待呢?原因由警方發佈。只能說,這位學生過於敏感,即使對老師的評價她一時不能接受,也完全可以採取課下和老師溝通的方式,達成化解,排除障礙,進行協調,也不至於一意孤行,到跳樓的地步!

2020.6.8西城區高三模擬作文解讀:實幹和虛心,二者有怎樣的關係

2020北京海淀初三一模作文解讀:疾風知勁草,可謂本年度最佳命題

2020.6北京海淀高三二模作文解讀:拿通知書說事,變着花樣考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