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7月,在衝破清軍八旗與綠營正規軍層層封鎖與圍堵後,楊秀清統帥太平軍從廣西殺進湖南,一路所向披靡,勢不可擋。向榮、張國樑、馮子材統帥綠營軍只敢尾隨而不敢發起進攻或迎頭截擊,眼看太平軍成滾雪球式地變大變強。1853年1月,羅大綱、林鳳祥分別從水陸兩道殺入武昌,奪取軍興以來第一座省會城市,太平軍士氣大振。1852年2月,太平軍六十餘萬從武昌順江東下,連下九江、安慶、池州、東西梁山。同年3月,殺入號稱“虎踞龍盤”的南京,並將其改名爲天京,作爲太平天國首都。隨後,東王楊秀清分兵兩路,一是林鳳祥、李開芳率2萬廣西老兵北伐,目標是“直趨燕京”,定鼎中原;一是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韋俊、石祥貞、林啓榮統帥4萬西征軍,目標是拿下安徽、湖北、湖南,鞏固天京上游,積蓄國力。

正當太平軍以崔古拉朽之勢橫掃長江中下游之時,曾國藩在湖南衡州拉起一幫老農民組建湘勇(後稱湘軍),協助官軍剿滅太平天國。不過,這支軍隊的人數並不是很多,畢竟清朝也不放心漢族地主擁有過於龐大之武裝力量,再加上軍費有限,曾國藩想擴軍也是力不從心。1854年初,曾國藩在衡州練成水陸兩師,以營爲單位,共34營,17000人。後來,曾國藩能夠直轄之部隊,也不過五六萬。但是,號稱擁有百萬勁旅的太平軍,居然被這五六萬老農打得落花流水,最終被消滅。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率吉字營從太平門攻破天京,將歷時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鎮壓下去。那麼,爲何太平軍在人數佔據絕對優勢之情況下,居然鬥不過只有五六萬老農的湘軍呢?筆者認爲,關鍵原因就兩字,即是“內鬥”,在內鬥中走向消亡。

第一次內鬥——天京事變,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等大員斃命,太平軍陷入羣龍無首之境地。1855年1月,翼王石達開督師湖口,成功將曾國藩湘軍阻擋在九江城下,使其“攻克金陵”之計劃流產;太平軍乘勝反攻湖北,第三次攻克武昌,西征形勢一片大好。1856年4月,石達開在南昌郊外樟樹鎮擊敗周鳳山領導的湘軍陸師,成功將曾國藩圍困在南昌孤城內。此時,胡林翼又被牽制在武昌,湘軍已經被分割在兩個孤立據點。只要再加把勁,曾國藩、胡林翼這兩位中興名臣估計就要被活捉了。很遺憾,1856年9月,天王洪秀全密詔韋昌輝回京誅殺楊秀清,釀成“天京事變”,幾萬太平軍將士倒在血泊之中。更關鍵的是,軍隊最高指揮員楊秀清斃命,太平軍頓時陷入羣龍無首之境地,各地將領爲保存實力不再聽從中央號令,地盤意識相當嚴重。因此次事變,太平軍全線撤退,湘軍絕處逢生,死灰復燃,後患無窮。

第二次內鬥——石達開負氣單幹,見死不救,林啓榮敗亡,九江失陷。隨着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相繼斃命,首義五大王中碩果僅存者翼王石達開成爲唯一可以號召與團結全軍的領袖。雖說石達開統兵能力不如楊秀清,翼殿集團也遠遠不如東殿集團有實力,但畢竟是“首義五王”又在“天京事變”中置身事外,再加上之前西征所取得的巨大勝利,石達開還是有能力制約在外征戰的將領。事實也證明,石達開回京輔政後,太平軍守住江西、湖北,繼而向皖北擴張,實力有所恢復。

不過,洪天王不信任石達開,對其多有掣肘,而石達開也遠不是那種擁有大氣概之人。年僅26歲的他,負氣出走,不再理會天國事務。當守將林啓榮在九江獨自抵擋胡林翼、李續賓時,石達開恨其不追隨自己單幹,坐擁30萬大軍卻見死不救,以致林啓榮敗亡。九江失陷,安慶危在旦夕,陳玉成焦頭爛額。

第三次內鬥——陳玉成、楊輔清封堵長江,挑釁韋俊,逼韋俊投降清軍。翼王五千歲石達開負氣外出單幹後,太平天國頓時陷入“朝中無人,國中無將”之危險境地;清軍趁機反撲,再次組建“江北大營”、“江南大營”,繼續圍困太平天國首都天京。此時,天王洪秀全起用少壯派將領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等,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度。不過,陳玉成、楊輔清卻在關鍵時刻鬧出大事,將“天京事變”擴大化,即是“池州之變”。

韋俊,北王韋昌輝之弟,太平天國驍將,兩次鎮守武昌,擊斃湘軍元老級人物羅澤南,差點活捉胡林翼。“天京事變”後,因韋昌輝濫殺無辜,韋俊處境相當尷尬。“親人被殺,同僚仇恨”,“湘軍圍攻”,全部一股氣砸過來,韋俊也是相當鬱悶與無奈。楊輔清因兄長楊秀清被殺,屢次無故挑釁韋俊,陳玉成也不分青紅皁白,直接派兵封鎖長江,不給韋俊渡江投靠李秀成。不久,江北太平軍韋俊部與陳玉成部、楊輔清部發生火併,釀成“池州之變”。韋俊得不到戰友理解,只能投降清朝。安慶保衛戰關鍵時刻,韋俊從背後給陳玉成放黑槍,率軍攻打要地樅陽,斷絕東路糧道,最終陳玉成戰敗集賢關,安慶陷落。

第四次內鬥——汪海洋誅殺李世賢,斷絕太平天國復興之最後希望。1864年7月,在經過兩年多血戰後,曾國荃吉字營第一猛將李臣典率先衝破太平門,殺入天京,隨後便開始大肆搶劫,無惡不作。就在天京陷落前夕,李世賢、汪海洋統帥二十萬大軍在江西、浙江一帶觀望,未曾投入戰鬥便撤退,往廣東、福建交界處轉移,繼續與清軍戰鬥。

不過,就算處境異常險惡,太平天國領導集團還是不忘記要搞“內鬥”。1865年8月,李世賢打扮成和尚模樣,晝伏夜行,成功抵達嘉應州汪海洋大本營,圖謀東山再起。可誰知,汪海洋爲了控制軍權,趁着月黑風高之夜突襲李世賢,將其處死。李世賢是洪秀全封的“五軍主將”之一,在洪仁、幼天王均已斃命之情況下,只有他才能號令全軍(雖然是名義上),挑起復興太平天國之重任。侍王李世賢一死,太平軍更加離心離德,徹底成爲一盤散散,任由湘軍宰割。

總而言之,在清王朝已經瀕臨滅亡之情況下,擁有百萬勁旅的太平軍居然不能將其送進墳墓。究其原因,就在於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目光短淺,善於“內鬥”,自相殘殺,給清朝撿了便宜。各位說說,是不是這個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