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是城市的“臉面”,行走在如今的漣水大街上,這張“臉面”愈發靚麗煥彩。張貼在“臉”上的“色斑”——“牛皮癬”已無跡可尋,“油脂污垢”——垃圾消失得無影無蹤,雜亂無序的“青春痘”——路邊攤鮮而有之了,“法令紋”——違法違章行爲越來越淡了,“細膩毛孔”——公共停車位“還”於公衆……環境整潔、秩序井然,街道“暗沉的膚色”煥然一新,文明駕駛、禮讓行人、點頭微笑成了常態。

露出漣水高“顏值”的祕密是什麼?不用說,是創衛。在這場全縣上下齊心協力的攻堅戰裏,我縣把環境衛生和秩序整治作爲創建活動的突破口,開展城鄉環境、交通秩序、黑臭水體等“九項整治”,向髒亂差宣戰,向衛生死角開刀,不斷美化市容市貌,讓市民不斷感受到創衛帶來的“紅利”。

4月下旬創衛以來,治“髒”形式多樣,修剪綠植、管理散養禽畜、清除積存廢棄物、剷除小廣告、毀菜還綠、安裝垃圾分類設施。治“髒”不懼艱難,高樓上清理小廣告、排水溝裏打撈垃圾、綠化帶裏翻找遺漏、河堤上巡邏打掃清理垃圾。治“髒”腳步不停,縣創衛各條線的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有20小時是在路上,毛巾、防暑藥和遮陽帽成了工作三寶,看似平凡的日常工作,也有溫暖人心的瞬間,這一切只爲向“髒”宣戰。

7月的天氣酷熱難耐,爲保證全縣創衛工作按時序推進,縣城管局、漣城街道及社區幹部全員上陣,頂着烈日清除積存暴露白色污染、各類廢棄物、建築垃圾80餘萬噸,清理散養禽畜8000餘隻、犬類300餘條,新換垃圾桶、果殼箱3800個,受到居民一致點贊。同時,一線“創衛者”帶隊在各社區開展爲期一週的專項攻堅活動,人工除草3萬餘人次,義務打掃除2.8萬餘人次,小廣告清除5.3萬餘平方米,毀菜還綠1萬多平方米,完成龍源國際等25個小區垃圾分類設施安裝,強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努力爲居民營造舒心的生活環境。

爲了向“亂”果斷說“不”,縣創建部門抓重點,破難題,橫下一條心,努力“啃掉”所有影響“亂”的“硬骨頭”,堅決掃清創衛“絆腳石”。

創衛人員積極採取疏堵結合的辦法治理佔道經營,設立臨時疏導點,拆除個別路段違規廣告,專項整治交通秩序,施劃停車位,清理“殭屍車”,解決了城區車輛亂停亂放問題。同時,大力開展“亂拉亂接”管線專項整治,五大運營商相互配合,對縣城區所有道路、社區、住宅小區管線做到整治有序。

高溫加雨季,是對“一線創衛者”的雙重考驗。在解決城區車輛亂停亂放的路上,創衛者們先“蒸桑拿”後“泡澡”,高峯期指揮交通、平峯期參與查扣非法營運車輛,加班加點已成爲家常便飯。針對城區各個路口、菜市場和住宅區存在流動小販佔道擺攤的“老大難”問題,縣城管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創衛條線的工作人員開展聯合執法,引導商販們到臨時疏導點擺攤。

截至目前,累計清理取締佔道經營近千起,設立便民疏導點9個;拆除違章建築3.36萬平方米,立面品質提升8.66萬平方米;拆除炎黃大道等路段違規廣告2000餘塊;施劃機動車停車位1.2萬餘個、非機動車位6萬餘米,清理“殭屍車”300餘輛,扣押非機動車3000餘輛;專項整治“私拉亂接”管線39.6萬米。通過人性化執法方式維護城區正常秩序的同時,把老百姓的生活和經濟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讓“鐵面”執法也有“柔情”的心。

我縣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創衛,各級各部門積極主動投身創衛。針對鄉村環境衛生整治難點,全縣上下聯動,深入持久開展了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發動鎮街機關、村委會、學校、家庭積極參與,組織幹部羣衆、學生動手裝扮美麗家園,治理農村“三清一治一改”成果顯著,爲建設美麗鄉村發力,爲創衛聚力。

“推窗見綠,出門賞景”的願景,現如今正逐漸成爲城中村和城郊接合部的現實。在城南二隊,“村”裏“村”外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我縣各相關創衛部門熱火朝天的幹勁和機械設備發出的轟鳴聲,讓人精神倍增。空曠的場地圍起來搭了籬笆,新建的現代化公廁替代了一戶一宅的老舊髒“茅廁”,城中村換了新裝,老百姓露出了笑臉,誰不大讚一聲“好”!

深夜的漣水,萬家燈火閃耀,住宅區、背街小巷一派祥和寧靜。自從我縣開展噪聲污染整治行動以來,建築工地限時段施工,無證營業KTV關停100餘家,“五小”行業規範提升2273個,噪音擾民再也不是一個問題。星空下的漣水,真是月也朦朧,風也溫柔。

同住一座城,共愛一個家。你我同行的創衛路上,漣水人民始終在奮力前行,熱點重點難點,時時有人抓,處處有人管,“三清一治一改”效果好,“五小行業”改造快,噪聲污染再無蹤影。把整治時刻掛心上,流着汗與淚,打好“持久戰”,向“差”揮手“拜拜”。

人間萬事出艱辛,歷盡天華成此景。

一串串數字的背後,

飽含着一羣羣創衛人員不分晝夜、一往無前的奉獻,

他們用激情追逐夢想家園,

用汗水澆鑄幸福座標,贏得了百姓的口碑。

-END -

融媒體記者 | 朱惠莉

攝影| 劉錦國 龔連斌

編輯 | 高婉瑩 審校 | 徐紅

審覈 | 劉錦國 終審 | 李衛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