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是清朝的第七任皇帝。

對於嘉慶帝,我們最熟知的一句話就是“和珅跌倒,嘉慶喫飽”。說的是他在太上皇乾隆駕崩之後,立即查辦大貪官和珅的事蹟。嘉慶帝執政時期不算短,從他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通過內禪登上帝位算起,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9月2日)他突然駕崩,足足有25年時間。

至於嘉慶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突然駕崩,確實是出乎人們的意料。但由於帝王生活的神祕性,造成在民間中產生出嘉慶帝駕崩事件的多個版本傳說。

那麼,民間有哪三種傳說呢?

第一種,說是那年嘉慶帝在山莊度假,自我感覺身體不太舒服,於是便臥牀休息,當時在御醫的調理下,也沒有什麼大的狀況。1820年9月,熱河的天氣相當悶熱,就像是南方的黃梅季節,特別容易發生雷雨大風現象。2日這天,雷電就發生了,這雷天不偏不倚正好擊中了嘉慶帝休息的寢宮,立馬就把嘉慶帝給劈死了。

第二種,說是嘉慶帝到承德避暑山莊後,稍事休息,就直接去木蘭圍場狩獵,也不知啥原因,這次出獵沒有打到什麼動物,心情鬱悶的嘉慶帝決定提前回京,誰知在回程途中突然天發驚雷,獨獨擊中的嘉慶帝。

第三種,說的就比較離譜了。說是嘉慶與某個小太監有斷背之情,嘉慶帝此次承德之行,這個小太監也在同行之列。這一天,他們倆正在煙波致爽殿尋歡。突然,雷電就直接穿窗而入,把嘉慶給劈死了。

總之,民間的這三種傳說都說嘉慶的死與雷電有關,因當時沒有氣象資料記載,也無法考證。如果按推論,那段時間在承德地區可能是雷電多發期,不然也不會所有的傳說都與雷電有關。

那麼,官方史料是記載當時的情況的呢?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的鑾駕自圓明園出發,前往250公里外的熱河避暑山莊。

按照老祖宗定下的慣例,當朝皇帝都要在山莊住到立秋之後,並且要去今內蒙古錫林郭勒附近的木蘭圍場,舉行秋獮大典,以示不忘家族縱馬天下的艱辛。

當時隨行的官員有皇次子智親王綿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總管內務府大臣、皇室禧恩與和世泰,首席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託津、文淵閣大學士戴均元、戶部尚書盧蔭溥、戶部侍郎文孚以及御前大臣賽衝阿、索特納木多爾濟。

二十四日(9月1日),嘉慶帝還好好的,除處理一些日常政務外,還任免了一些官員,比如提拔了詹事府朱士彥爲內閣學士,同時還給山莊的工作人員發獎金等等。

那麼,怎麼這麼一個健康的嘉慶皇帝就說走就走了呢?

據《清仁宗實錄》記載:“此次蹕圖,偶感暍暑。”就簡簡單單就這麼幾個字,意思說嘉慶是中暑而亡的。

正是因爲帝王生活的神祕性,才導致了民間盛傳的嘉慶皇帝是死於雷電的傳說。

更多精彩文章:

老實人咸豐執政11年,遇到了多少窩心事?

咸豐生前任命了8位顧命大臣,他們都是誰?結局又是如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