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其實,讀書的人,在閱讀的路上從未停下腳步。除了病牀上的年輕人,很多隔離在家的人們也都是每天與書相伴,與此同時,那些帶着口罩在書店、咖啡館、圖書館、地鐵站的讀書人,從來也沒有因爲疫情而減少。

讀書的人可能自己也從來不覺得自己讀書具有多麼偉大的深意。他們讀書,僅僅是因爲喜歡讀習慣讀,享受讀書的愉悅,從精彩的字句中獲得大大小小的滿足而已。可是神奇的是,他們的身上有一種共同的氣質,如同自帶清風,無論他們是怎樣一種性格,但都少不了這縷清風,在躁動時、混亂境,一切皆可撫平。那些早已經將閱讀融入生活的人,倒是從來都不覺得讀書是一件什麼特殊的事兒,隨時隨地可讀,萬事萬物可閱。

叄草讀書會是南充民間獨立的讀書會,自成立以來,吸引了市內外大批喜歡讀書的人走在一起,爲讀書這個共同的話題圍爐夜談,也爲推動全民閱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部分讀書愛好者又聚集在一起,討論讀書、分享讀書、享受讀書。

本次活動也是叄草讀書會2020年的第一次活動,因爲新冠肺炎的影響,書友們都減少了外出的頻次,在嚴冬時節,宅在家中看書。叄草讀書會一直是在打造一個讀書人平等、自由、愉快溝通的平臺。在讀書會可以找到那些需要傾聽的同類,那些需要辯論的觀點,那些產生共鳴的思想

本次活動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讀書的意義,二是讀書的方法,到會的書友都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讀書的意義在於能讓人不寂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讀書的意義在於能讓人不膚淺,我們瞭解我們周遭的世界是很小的一部分,世界上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需要我們以謙卑之心去學習,去探索。讀書的意義在於能讓我們很快樂。能讓我們與先賢對話,與自然親近,與世界同頻。讀書的意義在於能改變我們,能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能讓我們的現在更加豐富,能讓我們的過去更加值得回味。

讀書的方法有很多,因人而異。有些人喜歡做筆記,摘抄書中的句子,將書中的內容變成筆尖流動的情愫;有些人喜歡佛系看書,將書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些人喜歡大聲朗讀,那些抑揚頓挫的句子沉澱所有的美好。有些人喜歡看人物傳記,有些人喜歡看小說,有些人喜歡心理學,有些人喜歡科普讀物,有些人喜歡國學。不管看什麼,只要手中捧着書,那你的世界就一定與衆不同。讀書要讀得精、讀得廣,要多讀好書,多讀經典。對於一些重要的書籍,一些優秀的書籍,一定要花時間來研讀一下。

叄草讀書會,將繼續與你同行。

時代如何演變,讀書人們身上高度相似的一面都不曾改變。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的閱讀體驗固然好,但是讀到會心處總是寂寞,“忽有談話的慾望,環顧闃無一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並不相通,需要尋找那些願意傾聽的同類,所以有讀書會;一人之見難免片面,相互印證才能窺見書中妙義,所以有讀書會;世界遼闊,萬事無常,想要遇見願意傾聽和分享,並且能對面相坐的同行者實在是難上加難,滄海取一粟而已,所以有讀書會。

其一:三草讀書會是由三名草根社會人士發起人:王凱恩,鮮彤,範思朦

其二:三草的名字來自佛學經中之經《法華經》中的“三草兩木,以喻五乘之機”。爲人指示了“運載衆生到善處的五種法門”。示意以自然之心達自明。倡導人們與自然和諧互動,注重心靈交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