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2日全國兩會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設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成爲業界關注焦點,政府對“穩企業、保就業”提出了具體要求,在“金融扶持小微”層面,如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小微企業延期還款政策再延長到明年3月底等。

針對兩會“扶持小微”精神,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認爲:“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補充力量,疫情之下,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爲中小微企業緊急輸血,對於穩就業、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意義重大。金融科技將成爲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穩定器’和‘加速器’。”

扶持小微任務加碼,銀行需要金融科技加持

對比2019年兩會提出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目標,要在今年受到疫情的不確定影響下,完成10個百分點的提速,對銀行而言,難度無疑加大:一方面,GDP增速目標“鬆綁”,釋放了更多政策靈活度,有利於貸款投向結構的深度調整;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面臨着不同於往年的生存困境,銀行如何辨別風險,有效增量,在技術層面面臨着更多挑戰。

當然,挑戰與壓力也孕育着機會。朱光認爲,金融機構可以借疫情不斷探索加深用戶洞察的路徑,通過精細化運營管理,大幅提升風險穩定性。度小滿金融建立了以風險管理爲核心的全鏈路金融科技佈局,持續降低不良率,從而在疫情期間保持了業務的穩健性,繼而給予小微企業幫扶、支持。

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河南某便利連鎖店店主吳傑,他獨立經營着3家店,本來以爲春節期間能擴大銷售,但疫情讓便利店無法正常營業,現金流面臨斷裂風險,吳傑於3月14日在度小滿金融APP上申請貸款,16日獲得了73000元放款,並且首期還款延期一個月。

三條路徑,金融科技助力銀行服務小微“提質增效”

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金融機構可能在資產端以大型企業、優質企業和優質民營企業爲主,但現在就必須要向以普惠、小微企業、零售金融爲主轉型了。對於部分銀行來說,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着缺乏技術支撐、缺乏技術人才等問題,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則爲其突破自身瓶頸提供了強有力的“外援”。

朱光認爲,金融科技成爲銀行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穩定器”和“加速器”有三條路徑:一是以風險管理爲核心,發揮大數據風控的價值,降低中小企業融資的信息不對稱,幫助銀行管理好在經濟下行環境中面臨的風險翹頭等風險;二是助力銀行打造全流程線上化的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三是推進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信貸決策效率,降低中小微企業服務成本,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的下降。

如疫情期間,度小滿金融推出金融機構“零接觸”信貸解決方案,還有語音機器人在客服領域可實現多輪複雜對話,無感率達到99%,已覆蓋50多家金融機構,降低了 20%-40%人工作業量。在度小滿金融與生態夥伴共同服務的客戶中,65%是小微企業與兼職創業者。

“度小滿金融致力於用科技改變金融,助力金融精準扶持中小微企業、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朱光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