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累了,大山可以挡一挡;云累了,天空可以躺一躺;叶累了,树根可以扛一扛;河累了,大海可以装一装。人,心累了,究竟能怎样?

别喊累,因为没人替你分担;别言苦 ,因为没人替你品尝;别脆弱,因为没人替你坚强。人生的路如何都要走,愉悦的心,阳光总会有。

心累了,就要通过修行在生活中,寻得一个歇心安心之法。如果,在生活中悟得歇心安心的方法,心自然会得解脱,即开启本具心灵如意宝藏。

如何寻得歇心安心的方法呢?有人说:“成佛,但是,佛学理论高深,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其实,这只是有相说的虚妄之词,成佛不是世人想象的那么难,而是转念可得的事情。为什么呢?能够明了放下有相即是无相,无相即是实相,实相就是佛说的“众生悉有佛性”,所以,我们都具有佛的本性,人人都是佛,一定要相信佛说,相信自己莫怀疑。

世人只是被世俗的一些贪、嗔、痴,迷误了自己的本性,不得明了。所以,真实的佛道,不是怎么成佛,而是,怎样去放下世俗的迷误,从无明业火中解脱自己,回归本具的自性,这才是修行的真实义,真正的佛道。

人来到娑婆世界受苦,就如世间人犯法进监狱一样,在狱中只是改过,现世的人身没有改变,佛性更没有改变,还是佛。佛菩萨迷惑了心智,是根据因果来决定在六道受过,罪业的因决定受苦的程度,接受果报在何道轮回。如果,佛子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在生活中放下贪、嗔、痴去无明、了业障,就会出六道,得解脱回净土。

我们既然本具佛性是佛,就不要去执著如何成佛的问题,而是,要探寻怎样去无明,从苦难的娑婆世界解脱当下的自己,出离苦海。古人云:“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这个苦难的娑婆世界,就要在这个世界修持正法,放下虚妄,快乐自在地度过此生。

能做到“清、平、行”这三个字,您就会懂得如何歇心安心。修心,就是要转变自己的心,让心有一个安然的家,累了可以歇一歇。

清,清净自然,无欲无求,像水一样清纯,浊而自清,利他忘我。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清净的自心,用清净的理念去对待一切人、事、物,就会放下名闻利养,虚妄贪婪。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无论做什么,皆不可执著极端,走边见。在家佛子为了生活,需要工作、做生意等,不可执着清净,而是要用清净心去工作、生活,也不可有消极心理。

平,心平气则和,和就能平等的去对待一切众生。无有分别则平,平也是佛菩萨的至高境界。在生活中有了平常心,就没有对比、分别心,就远离了世俗的一些偏见、烦恼、嗔恨等。

行,学而致用,智而所行。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践行佛学智慧。身、口、心如一,修而行。修行不能只停留在口和佛堂里,而是要面向世俗,践行于生活。

行必以戒来约束,戒并不是简单的五戒,真实的戒其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实的戒,不行善也是犯戒。《俱舍论》云:“欲得生善趣,最重要的是戒律,欲得到解脱,最重要的是修行。”

如果,在修持这三个字的同时,还觉得身心有尘垢,就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四句咒,了却您的执著,放下妄念安心生活。

《心经》云:“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华,所以,念这四句咒,等于念了六百卷《大般若经》,此咒就有这么大的威力。亦可消除前世的罪业和今生的苦难,是真实的,没有一点虚假。

智慧的人在朴实的生活中,总能体验到生活的简单、喜悦、自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对比世出世间的差异,清晰了人生的价值,您就会懂得如何歇心安心,生活在一个顺然的境界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