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材料,一代技術

回首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從遠古時期的鑽木取火到史前時期石器材料的利用,再到五千多年前的青銅器和隨後鐵器時代的冶金術,再到當今的超級鋼、信息技術、3D打印技術,無不體現人類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高超智慧和精湛工藝。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人類利用、創造、發明、生產材料的發展史。

新材料的研究,是人類對物質性質認識和應用向更深層次的進軍。隨着技術的發展,新材料不斷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新型建築材料的出現,爲人類創造了更加美觀而舒適的居住條件;電子信息材料的發展,豐富了人類的通信手段,改變着人們的交流方式;生物醫用材料又爲人類提供了新的醫療手段,帶來了新的健康概念……

技術與研發是新材料產業主要的行業門檻。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新材料提出新的挑戰和需求,同時新材料的更新換代又促進了高技術成果的產業化。

我國的新材料產業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產業規模、技術裝備、創新能力和開發技術上還有差距。不過隨着國內技術應用水平顯著提高,部分金屬功能材料、前沿材料在國際上具有比較優勢,這種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目前,新材料的應用領域與日俱增。可以預計,隨着新能源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新材料需求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據統計,到2025年新材料產值將突破10萬億元,前景廣闊。

一代精神,一代人

縱觀全球,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爲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誌,因此世界各國紛紛在新材料領域制定出臺相應的規劃,竭力搶佔新材料產業的制高點。

近幾年,我國陸續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材料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戰略規劃,爲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目前,新能源產業崛起,除了拉動上游產業如風機制造、光伏組件、多晶硅等一系列製造業和資源加工業的發展,更促進了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等輸送與終端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顯而易見的是,綠色、低碳、智能的新材料技術及產業化將成爲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對於企業而言,在政策利好的大環境中,誰能把握住未來趨勢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誰就能走在前面。

“除了政府引導,企業發展關鍵靠自己,發揮好企業家精神”,面對當下的好形勢,天安新材董事長吳啓超有着自己堅定的信念。吳啓超認爲,“企業家是整合所有資源推動企業進步、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個羣體,創新是企業家的最大特質。”基於這樣的理念,吳啓超18年間帶領天安新材實現了三次轉型。不斷試錯,不斷創新,在行業拼出了一條路。

無獨有偶,再比如,在華峯集團董事長尤小平看來,“創新是所有企業的最強烈願望,在普普通通的日常工作中積累創新,然後就能產生質變的結果。”華峯集團馳騁於化工新材料多年,正是這種厚積薄發的精神,讓其不斷受到行業認可。

一切完美的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新材料的發展正是因爲這些不斷進取的新材料人的存在,才擁有無限可能。

一代基礎,一代行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社會進步以及產業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新材料的發展,在對製造業、運輸業、服務業乃至個體生活方式的轉變都產生深刻影響的同時,更承擔着引領材料工業升級換代,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保障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建設等重要使命。使命將帶來意義,帶來無窮的動力,也必將催生出新一代更卓越的企業家和企業。

時事浩蕩前行的另一面,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文/連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