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115)

《不矛盾的世界怎麼存在?》

世界本來不矛盾,但不矛盾的世界卻無法在我們的意識中存在。我們要擁有一個不矛盾的世界,唯一的辦法就是換一種意識模式,用完全不同的意識來認識世界、把握世界和創造世界。在意識中換新世界纔是真正的矛盾解決之道,在新的意識模式中,我們再也不用矛盾的方法來看待事物和把握事物,矛盾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感知論提供了一套新的意識模式,感知關係改變了原有的生存關係,感知是人與事物及事物與事物、人與人之間的唯一關係,感知運動的原理決定了運動的各方都是一個運動着的整體,彼此依賴感知運動而存在,因此,一切關係都是相互關係和同一目的關係,絕不會出現目的不同的矛盾關係。在感知關係中,人與事物都不能處於分離性的存在,這種整體關係是目的一致的根本保證。感知運動的雙方一旦分離開來獨立存在,矛盾便不可避免地發生。事物分別獨立存在導致目的不同,目的不同利益就不同,利益的衝突就是不可解決的矛盾,沒有利益衝突就沒有矛盾,沒有矛盾的世界就是整體的存在。

這世界被我們分離得太久,事物已經被各種矛盾分解得支離破碎,讓它們歸位復原是唯一的辦法。由於我們一直身處矛盾之境,不理解沒有矛盾的世界是肯定的,如果我們硬是非要拿矛盾的尺子去丈量感知世界,那就是一種愚蠢了。感知世界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存在是整體,目的相一致。一切都在感知中實現,再也不從矛盾中實現;一切都在感知中完成,不會利用矛盾的某一面來完成;一切都在感知中開始和終結,不會讓矛盾派生出另外的矛盾。事物運動方式的改變導致存在形態的改變,一切原有矛盾對立的雙方在新的存在形態中改變了原有的性質。矛不是用於攻擊是用於刺穿,盾不是用於防禦是用於加固,刺穿和加固再也不是矛盾而同時服務於存在的目的,因爲存在需要刺穿也需要加固,我們需要它刺穿的時候刺穿,需要它加固的時候加固。行爲的目的與意義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我們不會因爲某種目的去刺穿,又因爲另外的目的不讓其刺穿。矛盾的是目的而不是矛與盾本身,矛與盾本身並不矛盾,是用矛盾的人有矛盾。

感知運動的原理使存在目的一致化,感知以外無目的,感知就是存在的目的,何來矛盾發生?感知是因爲有非感知,感知到是因爲有感知不到,健康是因爲有疾病出現,快樂是因爲有不快樂發生,溫飽是因爲有飢餓,溫暖是因爲有寒冷……我們不再矛盾地看問題以後,反與正就成爲了一體,美與醜就合爲了一處。因爲一切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讓我們取得良好的感知。良好感知對於我們的價值是愉悅,也就是說,無論事物的哪一面都是爲了服務於我們的感知的愉悅,無論是矛的作用還是盾的作用,都在營造出我們需要的感知愉悅,我們使用矛還是使用盾都爲着我們的行爲目的——感知愉悅的需要。事物的任何一面都因我們的感知需要而存在或出現,我們選擇事物時就有了明確的標準。而事物總是應我們愉悅的要求而出現,任何事物不會出現與我們目的相反的作用,所以,矛盾再也不會發生。

沒有矛盾的世界並不是另一個世界,一切都在原址,事物存在的形態依舊,但性質與意義變了。矛不再意味着傷害與危險,盾也不再是抵禦和防護,它們再不會因爲目的不同而碰撞到一起。我們自己同樣如此,靈與肉的矛盾從此取消,因爲無論人們的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統一到一個目的上,就是創造和獲得感知的愉悅。我們再不會因爲肉體的求存和精神的求悅將自己處於內在的矛盾境地,肉體和精神在感知愉悅的目的下統一在一起。求存與求悅的目的不再分歧,人的存在與愉悅是一個目的,我們不再犧牲愉悅換取存在,也不再因爲愉悅而損害存在。我們身體行爲與精神行爲不再分開,這纔是人的真正還原與統一。

沒有矛盾的世界不是一個幻想,它明確指示着對我們意識形態的要求,我們要求得到一個無矛盾的世界,先得準備好一個無矛盾的自己,也就是得構建無矛盾的意識模式,而無矛盾的意識模式來自於我們對存在本身的重新認識與理解。感知論就是這樣空前的嘗試,它爲人類指明的出路就在我們眼前。(接下)

注: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相關文章